Talking Taiwan

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談台灣──Talking Taiwan

為什麼要寫這一系列的談台灣,實在是對台灣的現況有些憂心,對於臺灣人民本身的未來,應該是全體台灣人民的共識,然而這個共識卻又是台灣的分歧性。

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思想無形的力量更是無遠弗界,台灣有許多的人事物可以探索思考,也有許多的政治、經濟、社會現象值得台灣人民的注意與觀察,更進一步該去想想台灣的未來。

我們任何人沒有權利要求每個人,對台灣的未來有相同的想法與發展願景,但是台灣的未來,一定是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所有人民、所共同分享的未來。

台灣的未來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台灣的未來是台灣人民所共同的擁有,也有待台灣全體人民的共同創造。

談台灣系列僅僅是個人意見的表達,也期待不同人士的迴響與討論,人不分老少、不分白領藍領,不管是北部南部,我們共同擁有的是台灣這塊土地給我們的、孕育我們的一切。

台灣是一個國家,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她現在的國號叫做中華民國,至少目前的憲法、目前的教育,都是以中華民國為出發點,在教育我們的國民,所以如果問起生活在台灣的民眾,是哪一國人?無怪乎有各種說法,我們是台灣人,我們是中華民國人、簡稱中國人,我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這樣的國民教育對嗎?

我們現在的國家名字──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不被多數國家所承認的,許許多多的人出國留學也好、觀光也好、經商、旅遊等等,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答,Where are you from?到底要說R.O.C.呢?還是Taiwan?過去的教育告訴我們,自稱Taiwan, R.O.C.,大家想過這樣的教育對嗎?

所幸現在的台灣社會對於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已然成為台灣主流民意,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的衝突與矛盾,如何化解這種衝突?如何打破這種藩籬、矛盾?這是台灣人民共同的責任。

談台灣系列,像是在談論自己、剖析自己,如同是在談論孕育自己成長的家庭,我們都希望要讓父母以我們為榮,也像是在談論自己的母校,我們也都能夠以母校為榮,而母校也會以我們為榮。

台灣──是我們的國家,也是我們國家真實的名字,我們都希望台灣未來會更好,我們也都能以身為台灣人為榮,也願意以一己棉薄之力為台灣──我們的國家而努力。

台灣有無窮的生命力,有人以照片看台灣,拍攝出台灣的有情世界,有人畫台灣、有人歌頌台灣,也有人以棒球、高爾夫球、網球、跑步宣揚台灣,台灣也有Acer、Asus、Giant、BENQ行銷全世界,在這裡是以文字、語言、思想一起來寫台灣、談台灣,希望有共同理想的台灣人一起加入Talking Taiwan!

10/04/2010

  1. 談台灣的母語教學
  2. 談台灣政黨
  3. 談台灣夢
  4. 談台灣價值
  5. 談台灣國號
  6. 談台灣歷史觀
  7. 談台灣的「問題」
  8. 談台灣的城鄉差距
  9. 談台灣人的驕傲
  10. 談台灣品牌
  11. 談台灣的阿扁
  12. 談台灣的未來
  13. 談台灣主體性
  14. 談台灣的國旗
  15. 談台灣的體育
  16. 談台灣人的迷信
  17. 談台灣的分歧性
  18. 談台灣──國際人士眼中的台灣
  19. 談台灣的代表性歌曲
  20. 談「台灣」與「中華台北」
  21. 談台灣人民的自覺
  22. 談台灣文化
  23. 談台灣的愛國電影
  24. 談台灣的經濟發展
  25. 談台灣2009縣市長選舉
  26. 談台灣與中國的交流
  27. 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28. 談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29. 談台灣為「移民國家」
  30. 談台灣認同
  31. 談台灣2008總統選舉之給實驗室成員的公開信
  32. 談台灣2008:入聯、返聯公投案
  33. 談台灣2008總統選舉:2008選ㄚ九、2012選特首?
  34. 談台灣2008總統選舉
  35. 談台灣之2004:從教育的角度看總統大選後的現像
  36. 談台灣之228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一條有形又無形的人鏈
  37. 談台灣人民之自我認同:我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
  38. 談台灣人的愛國心
  39. 談台灣是棋子、還是籌碼
  40. 談台灣的「騙」
  41. 談台灣的教育
  42. 談台灣2010五都選舉
  43. 談台灣如何真正邁入已開發國家
  44. 談台灣的外交願景
  45. 談台灣人民漠視的事
  46. 談台灣國民教育的歷史課綱
  47. 談台灣的九份風箏博物館
  48. 談台灣支持藍營的非既得利益者
  49. 談台灣歷史怎麼寫?
  50. 談台灣2010五都選舉結果之省思
  51. 談台灣已經被統了,您知道嗎?
  52. 談台灣與中國相處之道
  53. 談台灣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教育
  54. 談台灣的文化根基
  55. 談台灣的愛國精神
  56. 談台灣的【不統、不獨、不武】
  57. 談台灣共識
  58. 談台灣人民需要釐清的邏輯與集合
  59. 談台灣2014的太陽花學運
  60. 談台灣人民需要釐清的邏輯與集合 (II)
  61. 談台灣的不可逆
  62. 談台灣的考試教育
  63. 談台灣的體育教育
  64. 談台灣的國文課綱文白比例

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

談台灣的國文課綱文白比例

最近的文白(文言文&白話文)議題,要佔各多少%?在社會上引發軒然大波,

 

彙整一下正反各方意見,略作整理如下:

l   白話文貼近生活,文言文與現代生活比較無關

l   學生學習文言文障礙大

l   文言文非台灣文學應廢除,台灣語文的支持者們興奮

 

某家新聞的標題【文白比例仍維持 學界憂喜各半】,摘錄內容,如下:

 

l   詩人向陽(林淇瀁)得知結果後,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非常不滿意」。他說,「100年前『胡適們』推動中國白話文運動,備受阻撓、醜化與扭曲,但終究改變了20世紀中國語文的書寫習慣。但100年後的台灣,竟還在文言文教育的框架中打轉,感到遺憾。」

l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受訪時深深地嘆一口氣說,決策的比例還不包括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加入後整體比重恐上探65%,「對沒興趣的學生而言,壓力仍沒有減輕。」

l   「教育是為了準備未來生活」,王立昇補充,就像高中分成文組、理組,對語文較不感興趣的理組學生,在國文科中加入幫助推理、思辨能力的白話文,對他們才比較有幫助。

 

只是,談到關鍵點,又落入了考試的框架。台灣各級學校的教育,似乎都逃不了"考試導向"的教育、教學、學習模式,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所以,個人在學校的教學,總是會強調,而且特別提醒同學:考試或是作業都只是驗收學習成果的方式。而成績重要的意義是:讓自己了解學習到甚麼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將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內涵,進而應用到工程實務,甚至是日常生活的點滴。

 

以【國文課綱文白比例】問題,我要提出的論點(What are my points?)是:

l   文言文不是過錯,是如何教?教學的中心理念?在我的學生時代,我是不能appreciate 文言文的,讀的論語、孟子等,是引不起自己的共鳴的。不過,現在的我,卻是很有體會,所以,在現在的我,是支持文言文的教學,但是%要佔多少,我沒有個數,因為,我和一般大眾一樣,不是文學專家,也不是語文教育的老師,只能表達個人對文言文重要性的看法。

l   中國文字的美,是需要欣賞的。學生時代的教育,是沒有教導我們欣賞文學、文言文,或許有,只是學生時代的我,沒能體會其中道理。現在的我,其實,是很appreciate 當年背了不少的文言文。

l   語言與國家並不是等號!雖然,我是支持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我們用的確實是中文,確實是中國文化的薰陶,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文字,這是事實。這個情形,就像是美國、澳洲、加拿大等,都是英語系國家,然而,和英國又有甚麼關係呢?

l   學習文言文,學習古中國文化,是欣賞藝術之美,無關於政治傾向,這是我們的母語的根,當然,能夠去溯本根源,瞭解康熙字典、讀李白的詩,就像是美國人也要讀莎士比亞文集,一樣的道理吧!

l   四維八德、忠孝節義,是傳統文化精神,無關於中國文化、或台灣文化。事實上,從【文化觀】來說,台灣文化就是包含了許多文化,中國文化是其中之一,因為,承襲了許多中國文化,又因為維持了正體字,更是真正承襲正統的中國文化,而收納於台灣文化之中。【談台灣】、【談台灣的文化根基】。

l   四書五經的含藏精神,是我們社會,現代的社會仍然需要的。四書五經的精神內涵,是含藏的,雖然,個人無法精準、詳細的解釋,但是,在個人所理解認識的範圍,四書五經的含藏精神,是我們社會,現代的社會仍然需要的。儘管,有人說四書五經是過去帝王統治者的詮釋,科舉制度的歷史包袱,其實,是我們沒有領略到四書五經的含藏!

 

是的,白話文很重要,尤其是在以英語為國際語言主流的現今社會,白話文確實比較貼近實務英語。

 

另一方面,文言文之美,以及所謂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卻又是陶冶心性,其實,也是我們的文化精神根基。

 

文白之間,如何取捨?有待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活的你我,一起思考吧!

 

天佑台灣!

9/26/2017

2021.06.18修訂

 

相關連結:談台灣主體性談台灣認同談台灣文化談台灣為「移民國家」談台灣國民教育的歷史課綱談台灣歷史怎麼寫?談台灣歷史觀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談台灣的體育教育


要談這個話題,起因於20198月到澳洲伯斯(Perth, Australia)出差,在傍晚時刻搭火車,從Fremantle要回到Perth,一路上,就發現乘客愈來愈多,不少人都穿戴著同樣顏色樣式的圍巾、掛牌,這時候,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同車廂中,老老少少、年輕人、學生、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一家大小,各種類型的親朋好友都有,直覺認為可能是有甚麼活動,一直到抵達了Perth車站,原本是終點站,應該是所有人要下車的站,結果,有了一段廣播說明,要前往stadium的人不必下車,此時,終於恍然大悟,擠滿車廂的人潮,是要去看球賽的,那麼是甚麼game呢?

 

由於,對於澳洲不熟悉,不過略知澳洲熱衷於Rugby,就是我們熟知的橄欖球,以及cricket,都不是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

 

或許是個人留美的關係,也很熱中於觀看美式足球NFL的球賽,不過,在台灣似乎沒有帶起風潮。但是,在台灣確實也深受美國體育文化的影響,對於美國職籃NBA、棒球的大聯盟,從體育電視台的轉播節目,就可以一窺甚麼是熱門的體育項目。

 

回到了旅館,在電梯上,遇到一位當地的澳洲人,帶著啤酒及晚餐要回房,不經意打了招呼聊了一下,就順道問了,剛才在火車上看到的景象,果真如此,真的是要去看game、觀賞球賽,正就是rugby橄欖球。同時,在旅館的餐廳酒吧,大大的電視上,也是在撥放橄欖球賽,其中,有一隊的服裝,正是在火車上看到的球隊識別顏色及標誌。

 

頓時之間,所有眼簾中見到的景象、畫面、以及許多的思緒浮上心頭,橄欖球賽的轉播畫面、頭髮半白的阿嬤穿戴著有識別色彩樣式的圍巾、全家大小扶老偕幼趕往球場,為什麼澳洲人如此熱衷rugby,也像美國人一樣熱衷於American football?我們在台灣,有甚麼如此全民化的熱衷運動項目及球賽呢

 

為什麼老老少少都會熱衷於球賽

又為什麼都願意到球場去看球賽

這樣的風氣是怎樣形成的

為什麼能夠形成這樣的風氣?

甚麼樣的因素,才能夠有這樣的發展情況?

 

雖然,還不太認識澳洲人,也不太了解澳洲的體育文化,不過,這一晚的火車之旅的經歷,可以感受到澳洲人對於橄欖球的全民熱愛程度,如同美國人風靡NBANFL、以及Major league一樣。這不禁反思,台灣有這樣的全民熱愛的運動項目嗎

 

有人說,台灣的國球是棒球,確實,棒球是足以讓台灣人民驕傲的一項運動,不過,似乎,落入一種迷失,好像打球就是贏得冠軍,固然能夠獲得勝利是好事,但是,忽略了英文打球賽的說法與精神:Play the game

 

確實,play the game,才是真正的運動精神,是要享受比賽的過程,【】球賽!然而,我們的運動教育,老是在談運動家的精神,勝不驕、敗不餒。這種思維還是在勝負、輸贏之間,都是在談【果】。我們是否應該多著重在【】球賽的【過程】,當然是【認真的玩】、【努力的玩】、【盡全力的玩】,勝負的【果】如何,不是重點吧!

 

又想到一個在台灣的現象,體育班、音樂班、美術班,這是一種【變態】的教育,不是【常態】的教育體制,這是【菁英】教育的思維,不是【全民】教育的思維。

 

以體育教學而言,各級學校的體育教育理念為何?此點,就留待體育專家們去思考,但是,要達到的目標,是如同前面的提問:

 

能夠培養國民能夠熱衷於球賽,任何一種球賽,甚至每一種球賽或體育活動!

能夠激發國民願意到球場看球賽的熱忱

能夠打造國民喜好運動的風氣

能夠形塑全民運動的風氣

透過各級學校體育教學,能夠達成以上的目標!

 

天佑台灣!   

 

2019.08.25

相關連結:談台灣的教育談台灣的考試教育談台灣的體育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談台灣的不可逆

生活中,有許多【不可逆】的現象與事實:
l   化學:有不可逆的化學變化。
l   諺語: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覆水難收;生米煮成熟飯。
l   一首歌:我的小鳥青春一去不回來。

【不可逆】是怎樣的情形?由時間來看,過去是不可逆,現在隨時在流失,逐漸成為不可逆,未來還沒有發生,如果仍在過去、現在的徘徊,未來也將成為不可逆。

台灣有哪些【不可逆】的現象?
l   產業外移
l   普設大學
l   少子化
l   老齡化社會
l   文化根基流失
l   古蹟拆除
l   自然生態環境

台灣面臨各種【不可逆】的現象,很需要全民省思的是價值觀,我們的價值觀優先順序是什麼?我的認為:
第一、文化根基
第二、自然環境
第三、經濟發展

今天與林老師談到諸多的議題:
l   東港到小琉球碼頭,據悉要擴建,對環境有何影響?
l   日月潭中國客人滿為患,台灣需要這麼多中國客嗎?對台灣有幫助嗎?
l   企業出走、薪資水平節節下降,台灣如何找到未來的出路?
l   少子化的現象,對台灣社會的衝擊與影響?
l   失業率、缺工率,兩率雙高的不合理現象?需要改變產業環境?還是人民心態?
l   稅制的變革,遺產稅、證所稅,【漲價歸公】的理念?
l   退休制度,推動新制勞保,公提6%/自提6%,由在美國工作的同學轉述的美國退休制度,台灣的公務員退休制度,應該要轉型與勞保一致,一個國家似乎應該要有一套相同的退休金制度?
l   企業繳稅制度,如果對社會的實際生產沒有幫助的營利所得,應該加重稅率,例如:房地產炒作、股票買賣。如果投資事業,對生產有幫助者之營利所得,因為對社會國家有幫助,可以降低稅率
l   上班族的薪資結構改善,需要由企業家的心態改變,認同人力成本、勞工付出所得的對價比,資方不該只在降低成本的思維,更應有創新技術提升獲利的能力。
l   企業的營運,在降低成本無可厚非,但是不應在(1)省材料(如黑心原料)(2)緊摳勞工人力成本(壓縮加班費、責任制)(3)犧牲產品品質(如次級品/劣質品)
l   台灣早期經濟起飛的代價:(1)勞工辛勤的超時工作,但是畢竟有工作就有對價的應有收入。(2)環境成本,犧牲了水處理、空氣汙染、能源損耗,然而,在土地汙染成本,卻需要由政府處理,當然就是由全民的繳稅吸收了
l   在我國環境保護法、勞動基本法通過後,係透過政府立法,在保障國土安全、保障勞工權益,當然間接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這是必需的成本概念,猶待企業家的共同體認
l   台灣在中國開放前,到現在的台商幾乎全面外移中國,這段期間,台灣企業應該是要在台灣本土進行在地化的企業體質改造,孰料,卻仍以相同【低成本】模式,到中國、到海外,複製60/70年代的企業獲利模式,仍在低人力成本、低環保成本下,延續其企業的生存,台灣錯失了第一次的企業體質改造,亟需把握現今中國大環境改變下的轉型契機
l   新一代青年學子,也有相對的責任,你準備好了嗎?準備接受社會、國家、全球化衝擊的挑戰了嗎?
l   我輩者流乃是40/50年代,或許仍有能力自購住宅,中青年代60/70年代,或許靠著父母的資助,可以擁有自有住宅,但是,80/90年代青年的父母親,還有能力資助小孩的購屋嗎?

在許許多多的【不可逆】現象,事實是,已經發生了,重要的是如何因應與改善?
l   大學轉型
l   企業轉型
l   心態改變
l   國家認同

期許政府能以全民利益為依歸,以【促進社會福祉、增加政府稅收、提高就業人力】為國家發展的目標,以能面對全球的國際化競爭。

台灣目前面臨了諸多的【不可逆】現象,會有怎樣的效應?會有怎樣的影響?不論如何,種種的不可逆現象都是由生活在台灣的全體人民,所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天佑台灣!   


2014/12/07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談台灣的考試教育

最近「課綱事件」熱揚沸騰,甚至有位學生以自殺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在此先不置喙此事件,雖然個人並不贊成教育部一錯再錯的各種脫序行為。

還記得教育部對修改課綱,在所謂的新舊課綱爭議之時,掌握全國教育的最高指導單位,竟然表示有關新舊課綱有爭議之處,不納入考試範圍。教育部真以為這些爭議源自考試範圍嗎?

在此要討論的是:台灣的「考試教育」。在這種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制度,不知道阻礙了台灣多少程度的進步與發展。

人們都知道教育是百年大計。在過去年代,上大學接受好的教育是窮人翻身的機會之一,另一方面教育其實真是一種潛移默化知識傳遞智慧累積以及促進社會進步人類歷史改變有形無形力量,為政者、為人父母、為人師表都要為我們下一代的教育負責。

回想自己受教育的過程,真的好像一切都是為了考試?就是一種「考試教育」。國中小為了考高中,讀高中為了考大學,大學畢業考研究所、考公職。台灣的教育真的只剩下「考試教育」嗎?每年67月就是學生的畢業季節,今年4位碩二的畢業生離校前來和我say good bye!講起這4位學生,從大學部專題生開始進入實驗室,在個人指導下整整4年。問他們進入實驗室、讀大學時以及讀研究所有何不同?一位學生說從小到大所有的讀書都是為了考試而讀,在大學時期也為了all pass!真的是all 」。

台灣的各級教育幾乎都是在以考試而引導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殊不知教育是在知識的傳承與智慧心靈的累積。當我們的教學與學習都以「考試」為終極目標,難怪有所謂「填鴨式教育」的偏頗怪象。

個人認為當今教育中最缺乏的是批判省思的精神。古人有云:「不疑處有疑」,其實就是教導學生學與思。孔子說的吧?「學不思則罔,思不學則殆」,學思就是教學與學習的一體兩面,台灣的「考試教育」型態是誰造成的?

本文一開始所提到,教育部說新舊課綱爭議之處,不納入考試範圍。殊不知這樣的陳述,又讓教育工作者陷入更深沉的「考試教育」的深淵。

如何改變台灣的「考試教育」呢?嚴格說來還是要教育工作者的「質變」與「量變」著手!

「質變」是要改變各級教師的心態。故然台灣的升學,是類似科舉考試制度在選才,必須取得好成績,才能進入優質的高中高職及大學校院;然而就算非以考試為終極目標,而以知識於生活應用、衍生智慧為終極目標,使得學子們能於人生道路平順的發展,何嘗不能教育出具批判思考、能夠學思、有知識、有智慧的社會所需人才?

再由自身經歷來說,自從學校不再上國文課、歷史課,自己開始喜歡上詩、詞、文選,從極端厭惡上作文課、繳什麼週記等作業,自己開始有大量的寫作,國文課如同英文一樣,是要能夠於生活應用、衍生智慧為終極目標。另外,從不再上歷史課,自己開始有興趣閱讀歷史書籍,從正史、野史或雜記小說,逐漸體會讀歷史在深化自己各種視野、觀察與心靈內涵。

再如音樂課、體育課,這些在考試教育下,長期被忽略的弱勢課程,更足以影響台灣教育體制下,也是須要檢討省思改善的議題。簡單來說,音樂課不是在教出音樂家、演奏家,更重要是在欣賞音樂;而體育課更不是在培養體育健將,而是欣賞體育活動,以及終身的運動嗜好培養。

以自己擔任大學教師,就常以韓愈所說「傳道、授業、解惑」作為自己當老師的參考座右銘。由座右銘來說,一般學校就有校訓。而我也為了我們實驗室訂定了「室訓」:敬業、專業、樂業。今日再作個對照,竟也不謀而合。「傳道」在教導學生,使有敬業的工作態度;「授業」在指導學生,使有專業的知識能力;「解惑」在引導學生,使有樂業的精神及動機。

台灣的「考試教育」要徹底翻轉,恐非一朝一夕可及,也非單純的「質變」,還要有政策性、以及落實的行動方案,才能促成教育工作者的「量變」。

在此之際,自己仍以「機器裡的一顆小螺絲釘」的角色,勉勵自己對於在教學、教育的堅持,也期許更多的每一個小螺絲釘之各級教育工作者,讓我們一起翻轉台灣的「考試教育」就是「教育」而已!

8/30/2015

相關連結:談台灣的教育談台灣國民教育的歷史課綱談台灣的體育 

free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