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 Taiwan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談台灣的母語教學

台灣真是個最佳的多重語言與文化的環境,舉凡國語、閩南語(台語)、客家話、廣東話、原住民語,可真是包羅萬象,在這樣充滿多重語言的環境下,可惜的是長久以來一直以一語獨尊—國語—做為我們的語言教學。

在談母語教學,就是從我們使用的文字開始,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沒有其他文字,可以用不同的發音講出來,而且懂得的人都能夠聽得懂,然而不懂得的人,卻又完全摸不著頭緒,但是卻擁有相同的文字,就台灣目前普遍流傳的語言,以國語、台語及客語為例,以這三種語言來唸唐詩、三字經,甚至四書、五經都能夠順利地朗讀出來,值此之故,那麼所謂多重語言的塑造為何不能從文字為出發點,思考我們的語言教學。

再談母語(mother-tongue)是指在家裡媽媽說的話,如果母語教學能夠真正落實於家庭教育中的一環,那麼我們的母語教學為什麼要搬到學校的教室去教學呢?在學校可以是多重語言之文學教育,讓母語教學在每個家庭由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來教學,而學校界定在「語言教學」而不是「母語教學」的概念。

為什麼在家庭中的母語教學會日趨式微呢?這與一語獨尊的語言政策有極大的關係,又家長深怕自己的小孩跟不上學校的教育,如同家長一窩蜂提早讓小孩學習英語是一樣的現象,因此要改變的是政策:第一促進語言平等概念;第二於學校教育落實多重語言教學;第三於家庭教育中落實母語教學。如此一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個情境,台灣的小孩可以至少以三種語言背誦唐詩、朗讀三字經、熟唸弟子規,這樣的多重語言訓練是不是可以創造台灣多重語言的社會環境。

推崇「母語教學」是重要的,要落實在家庭教育及日常生活之中,學校是要推展「多重語言教學」,相信這樣的語言政策導向,更能創造台灣多重語言的獨有特色,並能欣賞「多重語言、單一文字」的文化特質

再觀察台灣社會的另一種語言現象,有諸多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俚語、歇後語、口頭禪等,請大家想想是否都集中在國語、台語,而鮮少有客語或原住民語,甚至連英語、日語都能融入台灣的社會,為何不能讓我們的社會創造更多、更豐富的多重語言環境?

相信很多人看過新加坡電影,片中常會發現新加坡人在一段話中,常夾雜著國、台、英、廣東、潮洲語,若沒有相當的各種語言基礎,還真難理解一般的語言溝通,當然不知新加坡這樣的環境如何形成的,但是多重語言環境似乎是確實存在的,確實也是多數人會講多種不同語言的。

其實台灣是有這樣的環境與條件,關鍵在於我們國家的語言教育政策,也在於我們人民對於各種語言平等概念思維的建立,也在於我們能夠從心底接受多重語言的薰陶,殊不見多少外國友人來台灣,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對國、台語、甚至客家話都能具有溝通的能力,這不就是多重語言環境下的最佳例證。

目前台灣社會也有很多的外籍新娘,也帶進了南洋語言與文化,如果能夠平等看待每一種語言,我們是否能夠更接納不同語言融入於台灣的社會,讓我們的小孩多學會一種語言,不論是越南語、印尼語、或泰語,這也是我們以台灣為中心向世界出發的一把鑰匙之一,期待我們的社會建立「語言平等」理念,我們的家庭教育能落實「母語教學」,我們的學校能推動「多重語言教育」,我們的政府能更寬廣的建構屬於我們台灣社會特有的語言政策。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

free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