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 Taiwan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談台灣與中國的交流

台灣與中國的交流最大的盲點,在於政府、社會及民心未能以國際交流、國際關係來看待,台灣與中國的任何交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學術等等,不只應該界定如李登輝前總統之「特殊國與國關係」,以及陳水扁前總統的「一邊一國」,更應該明確的界定是「國際交流」。

一個例子值得台灣殷鑑的事實,中國某大學在與世界各國交流,主辦單位是「外國事務處」,而在與台灣交流時,同樣的單位,就變成了「港澳台辦公室」,這就是中國「統戰」策略的無孔不入,鋪天蓋地推動的明証。

反觀台灣的大學,也有設置國際事務處者,竟有處長聲明兩岸交流非國際事務,幸好還沒有說是國內事務,只是在思想上,已經是被「統戰」了!

再看看台灣政府的各種作為,與中國的事務,並未全盤納入於外交體系,又另置陸委會,兩岸事務委員會等,這種做法已經深深誤導了台灣人民於「一中架構」下的框框,更是影響台灣人民於「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基本立場的混淆,因此,政府及如國立大學等機構,尤需建立台灣與中國交流為「國際交流」的體認。

又有關ECFA,在與中國簽訂之經濟交流協議,個人認為與中國的交流,應是如同與歐美等各國一樣,是時勢、是趨勢、是一股無法避免的洪流,然而重要的是,要以「國與國」的關係,要以「國際」事務的觀點,不論是協議名稱、內容,皆要以「國際」規格為出發點。

與中國的交流,在同語言以及幾乎相通的文字條件下,固然在台灣與中國兩個國度的人民,更容易溝通,其實,就像許多國家,同樣都以英語為其「國語」,也有同樣以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為「國語」的國家比比皆是,然而國與國的交流,並不會因為有相同語言、文字而混淆了「國際關係」,同樣的台灣與中國的交流,重要的是秉持「國際交流」的基本立場。

從「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到「一邊一國」這種關係的思維,對秉持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而言,是進步的,然而從馬總統上台以來,令人憂心的是,國度分際儼然受制於「一中架構」,這是台灣人民需要覺醒及省思的問題,「一國兩制」、「一中各表」是符合「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利益與發展嗎?

在此呼籲國人,自詡「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全體國民,省悟吧!只有以「國際」觀點來論述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才是符合台灣國家利益與全民的真正期望,如何務實的推動呢?

  1. 政府單位的變革,將目前陸委會或兩岸事務委員會等,全盤納入外交部體系。
  2. 說法的變革,由「兩岸」改為「兩國」,由「大陸」、「中國大陸」改為「中國」,由全民的心理建設,建構台灣與中國為明確的「國際關係」。
  3. 全民幾乎都認知「中國」是一個國家,更需要體認「台灣」也是個有別於「中國」的一個國家。

唯有全民的共同認知,台灣為一主權獨立國家,更要明確的以行動表達這樣的理念,要明確建立在與中國之交涉,如同與歐美各國一樣,都是「國際關係」的基本思維,那麼樂見台灣與中國的「國際關係」正常化。

或許又有國人認為「國際關係」不可能,那又是在自抑、自貶,沒能堅持自己是「主權獨立國家」的思維,事在人為,當我們自己不能以「國際關係」看待台灣與中國的交流,如何期待其他國家要認知,台灣與中國的國際關係?

台灣人民覺悟、省思吧!台灣絕對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台灣也是「國際」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能夠平等看待包括中國的每一個國家,同樣也希望國際社會能平等看待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事在人為,天佑台灣!

12/01/2009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

free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