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 Taiwan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這個主題如果以問句來詢問台灣的人民,「台灣與中國是什麼樣的關係?」,恐怕又是個諸多分歧的答案,問句中的「關係」,其實有很多面向,最重要的莫過於「政治」關係。

昨天與一位朋友聊了許多有關台灣與中國之間的事,首先談到了「去中國化」的話題,大家都知道韓日兩國近年來大力推動「去中國化」,以韓國為例,將漢城改名為首爾,又過去在國際會議場合與韓國人士交換名片,都會看到漢字,所以很快能知道對對方姓名留下深刻印象,近幾年到現在看到的名片都是圈圈化的韓文,只有去看英文拼音了,這種現象在日本也是一樣。

韓日的「去中國化」動機與背景不言而喻,自有其歷史因素,不論這兩國的選擇與做法如何,至少代表兩國人民、政府有共同的作法與思維,對於我們這樣的外國人,就是去了解與認知了。而以「民族主義」為中心的中國,還有些異音,只是中國對韓日有什麼理由基礎去干涉他國文化認同與發展的方式。

若要說「去中國化」,中國自己早就在簡體字推動中自廢武功的「去中國化」了!

台灣就「去中國化」而言,個人認為不必要,也汲汲不可,台灣需要建立的是「移民國家」、「移民文化」的國家立場與思維,台灣文化的根源,除了在地的原住民文化,絕大部分確實是來自中國,我們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等,不論是河洛、客家、或是泛稱的外省文化,當然都是來自中國,然而我們要確立的是「移民國家」的立國思想

再回到本文主題,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需要台灣全民的共同認知與推動的思維是,Taiwan is Taiwan,China is just another country,是的,台灣是我們的國家,中國只是另外一個國家。

台灣與中國有諸多同文同種的人民,不代表就要以「民族主義」觀點,形成一個中國。當我們全體人民都認知,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那麼我們就應該落實推動主權獨立國家的立國思想。

首先,在我們國家的本國歷史、本國地理的國民教育,就必須跳脫「中國」個框框,杜正勝前教育部長提出的「同心圓」理論,以台灣為中心的思考,個人認為是不足的,更重要的是,China is another country,教育部應該要做的是,明訂本國歷史為台灣史,本國地理為政治範圍內的台澎金馬地理範疇。

儘管目前的高中及國中小的教科書,已經將台灣史地列為首冊,篇幅也增加,但是癥結所在是,仍然未以台灣史地為本國史地為出發點。同時,也未確立China is another country的思維邏輯,這是造成台灣社會,以及這個全民自認為主權獨立國家的盲點,要改變、要跳脫這個盲點,需要有全民的台灣主體意識,必先從本國史地的觀點開始。

中國歷史重要嗎?重要,這個中國、中華文化主導了台灣,中國地理重要嗎?重要,這個鄰國巨人,對全球虎視眈眈,也充滿了商機,中國社會脈動重要嗎?重要,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對於台灣的文攻武赫從未停止過,個人認為,中國歷史、中國地理、社會脈動等等,身為台灣人民不能不知,甚至要比其他外國的歷史、地理與社會脈動更加了解,但是重點在,China is another country,對台灣人民的國民教育而言,中國史地,如同歐洲史地、美日史地等任何一個外國國家一樣的地位,只是中國、中華文化是台灣國民,更需要深刻了解與認識,但是,China is just another country,是重要的論述思維。

台灣與中國自然是國與國的關係,在這樣的架構下所進行的商業活動、各種交流,是樂觀其成的,固然要達到國與國的關係,有障礙、有難度,唯有全體國民的共同認知,並能夠具體行動去擁護這個認知,才會有力量,才能讓台灣在國際發聲,只有在全體國民能有,Taiwan is Taiwan,China is just another country,的這種共同認知,才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灣之福。

天佑台灣!

12/08/2009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

free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