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 Taiwan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談台灣人民需要釐清的邏輯與集合 (II)

一直以來在思索台灣面臨的種種混沌的現像根源,其實是在邏輯與集合的問題。

首先來看集合,假設有兩個集合分別為【A集合】與【B集合】,這兩個集合的關係,只有四種可能性,如下圖所示:(A)獨立的集合,(B)互有交集,(C)A集合】包含【B集合】,(D)B集合】包含【A集合】。這是數學上的集合議題,是非常明確的四種可能。



如果來問:【美國】與【日本】的【集合】關係?答案當然只有前述的四種狀況,如下圖所示。在一次聊天場合,就問了這個問題,卻有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說:【美國】交集【日本】,因為文化上有重疊;也有人說:【美國】包含【日本】,因為就影響力而言。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答案,這關係到【集合】的【定義】,以及是誰的【觀點】。

因此,若要回答這個問題,嚴謹的人必定會進一步詢問,【美國】與【日本】的定義如何?如果以【國家】作定義,那麼美國人、日本人的答案為何?想當然爾,必定是:【美國】與【日本】 為獨立【集合】。這樣的共同又一致的答案,應該沒有什麼意外與例外!

再思考【國家】的定義為何?國家是法律的主體,在國際法上是享有權利與需盡義務的法人,其必備的組成要素有人民、領土、政府與主權等四項(摘錄自網頁:www.sa.isu.edu.tw/user/19267/951/6.ppt)。其他代表國家的象徵,也包括:國旗、國歌、國花、國徽,以及該國的歷史、地理、文化等等。

接著,就可以再提問一系列【美國】與【日本】的【集合】問題:
l   【美國人】與【日本人】的【集合】關係?
l   【美國歷史】與【日本歷史】的【集合】關係?
l   【美國地理】與【日本地理】的【集合】關係?
l   【美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集合】關係?

要回答這系列問題,其實,還要看是哪一國人的觀點,同時,也可以檢視一下,不同國家的人民,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同一個國家的人民,是否都有同樣的答案?
  





在以上這些提問,其實也有著主觀與客觀因素,以及所謂的主從關係,特別以歷史來說,也可以問:【本國歷史】與【外國歷史】,以及【本國地理】與【外國地理】、【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等等。

讀到這裡,各位讀者應該覺得很辛苦,怎麼搞得這麼複雜!其實,真正的提問才要開始!

一個【國家】,若為一個【集合】,請問【中國】和【台灣】的【集合】關係?要回答這個問題,又有先決條件了,就是:【中國】是一個【國家】嗎?【台灣】是一個【國家】嗎?這要是問中國人民,應該答案會是很制式的一致性。但是,如果要問起台灣人民,恐怕會有多種不同的答案!請教自詡為台灣人、自詡為中華民國國民者,都來想一想這個問題的答案為何?

  





同樣的,有一系列【台灣】與【中國】的【集合】問題:
l   【台灣人】與【中國人】的【集合】關係?
l   【台灣歷史】與【中國歷史】的【集合】關係?
l   【台灣地理】與【中國地理】的【集合】關係?
l   【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集合】關係?

如果以上問題,都是提問居住在台灣的人民,請教讀者,會有怎樣的情況?個人的猜測與推斷,應該是四種答案,都有可能,而且比例可能都相當,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或是自稱國號為【中華民國】這個國家,是個不正常國家!

本文要探討的,要請讀者思考的是:【邏輯】與【集合】問題,雖然是以【集合】的方式,來提問,可是其間的【邏輯】關係,不得不深思啊!

個人的期待與衷心的盼望,有朝一日,台灣能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也就是全體國民,在面對這樣系列的提問,都會有一致的答案,而且是不加思索,就能夠直覺的、明確的回答出來,這樣的台灣才是個正常國家。

事實上,還有許多邏輯錯亂的議題與事件,不斷地發生在我們的國家,現在的憲法稱為【中華民國】,有人傾向為【台灣】,外國人也多數這麼認為是【台灣】,但是在我們的國家,在我們的領土範圍的人民,確實有不同的思維、邏輯,所以有著不同的【國家】名稱。

試問,如果我們國人,自己都講不清楚我們是什麼【國家】稱號?是哪一國的【國民】、【人民】?又講不清楚,我們讀的是哪一國的【歷史】、【地理】?我們所擁有的是哪一國的【文化】?那麼,我們宣稱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到底【邏輯】又在哪裡?

國家的四個要素:人民、領土、政府、主權。當我們的國家【憲法】,所宣稱的領土,是世界上其他各國所公認的他國【領土】,試問:【中華民國】【憲法】的【邏輯】在哪裡?一部國家【憲法】,怎麼能夠容忍【集合】與【邏輯】的錯亂?

本文在拋出思考一個國家的國民,應該要有的【邏輯】與【集合】之思維,身為台灣人民的你我,可能是藍綠,可能是不同族群,既然我們都在20141129日,透過民主機制,選出我們國家的領土範圍的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確實【台澎金馬】就是我們國家的領土範圍,也選出我們的地方政府首長,是不是更該尋求一個【國家】應有的【全民共識】。

天佑台灣!

2014/12/01


談台灣2014的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從上週以來,已經持續發酵,到今日(2014/03/24)凌晨最新訊息是,警察鎮暴部隊開始強制驅離學生,,各個新聞媒體已經多有報導!

昨天就讀大二的二兒子回到家,也共同聊起這次反服貿的學運,同時告知老爸他的想法,基本上,個人也是反對服務貿易協議!幾個觀點如下:

1.     國與國的關係:光是政府部門言稱【大陸】,就不是以國與國締結協議的國格。
2.     國家安全議題:中國在我國國軍的演習中,仍是我國的假想敵國家,對於國家安全議題,並沒有將簽訂服貿協議之影響與衝擊告知國人,甚至還以經濟議題凌駕於國安議題。
3.     類此協議,對於國家而言增加政府稅收、創造就業機會、增進人民福祉,要能有具體的幫助。當相關策略是在為大財團前進中國鋪路,以前述三個指標,實在看不出效益。
4.     對台灣【缺工率】、【失業率】,【兩率雙高】之現象,未能看出有效解決之可能性:以台灣的【缺工率】人力需求呈現U型趨勢,大量缺基層人力、以及高階人力。在【失業率】的人力供給面來看,則呈現ㄇ型趨勢,大學普設之惡性循環所致。個人認為,服貿無助於改善台灣目前的M型人力需求曲線,甚至可能惡化!
5.     民主法治機制的維繫:這也是太陽花學運抗爭的訴求主軸之一【反黑箱作業】

希望有空的時候,再另做闡述。

天佑台灣!


2014/03/24

談台灣人民需要釐清的邏輯與集合

馬英九總統在彭佳嶼宣示對釣魚台的主權(201297),做這件事情的邏輯與中心理念,在於要確認台灣的國際地位以及真正對釣魚台的主權性,重要的是對外、也就是對國際上的效果,絕不是只在國內媒體的喧喧嚷嚷。

當國際上,對馬總統的這個舉止措施,毫無反應,沒能有國際媒體的注意,顯然,處理這件事的邏輯不通,以及預期的成效是不彰的!

從一個國家組成的四要素來說,人民、土地、政府、主權,若對台灣人民做問卷調查,相信對我國現在的國名【中華民國】而言,國際上認知的【台灣】這個國家,台灣人民應該有的共識是:

  1. 人民:指的是居住在台澎金馬的人民,領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的國民,戶籍是在台澎金馬的人民,出國拿的是中華民國護照的國民。
  2. 領土:指的是領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的國民所居住的地方,包括: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區域,這就是中華民國現在的領土範圍。
  3. 政府:指的是目前台灣人民所選出來的總統,有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體制,以及縣市等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代表我國與外國的國際事務之交涉、談判、締約等。
  4. 主權:當然是所代表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上能夠獲得各國的認同,而目前有認同的邦交國僅有22(20131115)。固然,台灣國民在國際上的旅行,仍然可以持有中華民國護照通行無阻,然而,以一個國家的對外主權象徵,其實是受限的。


本文所要探討的是台灣人民需要深入剖析的邏輯與集合的問題,首先來談對中國的稱呼:
  1. 外交部發函通令:提及對岸時宜稱「中國大陸」或「大陸」。
  2. 馬英九總統(2011/02/07)在內閣新春茶會中,要求府院團隊將來談到兩岸關係時,對對岸應該稱呼「大陸」或「中國大陸」,不能單獨稱「中國」,避免敏感的兩國或台獨的爭議。
  3. 中國遊客來台,我們的媒體大都稱之【大陸客】、【大陸觀光團】,簡稱【陸客】、【陸團】。

以上的稱呼,有很大的邏輯不當以及集合交錯的嚴重問題,要討論下來恐要花很大時間與空間,在此就呼籲台灣人民在正確邏輯與集合思維下的自我覺醒,請作以下的心理建設:

  1. 務必稱對岸為【中國】,不管任何場合,在稱呼中,就自然會有集合的概念,就像我們稱美國、日本等,就是一個國家,【中國】之於我國,也是像美國、日本之於我國,都是一個國家。
  2. 務必稱來自對岸的遊客為【中國客】,簡稱【中客】。
  3. 務必稱呼對岸的球隊為【中國隊】、【中國國家代表隊】。
另外,一個和邏輯與集合有關的議題是【人】,務必請國人建立起不同集合的理念,【台灣人】、【美國人】、【日本人】、【中國人】、【英國人】等,都是一個國家的人民的稱呼。

本國史地的邏輯與集合的概念思考,既然談到本國史地,當然就是【台灣歷史】、【台灣地理】,請思考這個集合的範圍!就如同【美國歷史】、【美國地理】一定是在現在國際上所公認的美國領土範圍,而【台灣歷史】、【台灣地理】當然也要建構在目前國際上所公認的台灣領土範圍!

【台灣文化】的邏輯與集合,也有同樣的概念思考,【台灣文化】是最大的一個集合,其中包含了【中國文化】、【荷蘭殖民時期文化】、【日本殖民時期文化】、【原住民文化】、【新住民文化】等等,其中的【中國文化】又有【閩南】、【客家】、中國各地的文化融合,這個【台灣文化】的概念,就如同美國在探究自己的【美國文化】一樣,也是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而以【O國文化】泛稱之,這些各國文化也只是【美國文化】這個大集合中的一個小集合。

許多的思維需要建築在正確的邏輯與集合,然而,在我國台灣、所稱謂的中華民國,卻有著許多不合乎邏輯思維與集合架構的事情,從以上所提到:【中國】的稱呼與對待,【台灣人】的集合,【台灣歷史】、【台灣地理】的邏輯與集合架構,【台灣文化】的主體,這些都牽涉到邏輯與集合的思考,希望藉本文的提出,喚起台灣人民對此問題的重視與思考。

天佑台灣!


2012/09/10



本部單位主管例行新聞說明會答詢紀要--日本事務會

時間:9765日(星期四)上午1030
主持人:發言人新聞文化司葉副司長非比
列席者:日本事務會蔡執行長明耀
地點:本部1樓新聞中心
※日本事務會蔡執行長明耀報告:
520新政府成立後,台日關係在以往的外交線上順利發展,馬總統接受讀賣新聞專訪時也特別強調台日關係的重要性。以下就近來台日關係簡要說明:
一、日本宮崎縣知事東國原英夫及石川縣副知事杉本勇壽為定期航班開通訪台。
日本宮崎縣知事東國原英夫及石川縣副知事杉本勇壽為慶祝「桃園-宮崎」及「桃園-石川」定期航線開通,分於本(本)61日分別率團訪台,並舉辦物產展等活動促銷台日觀光。「台北-宮崎」及「台北-石川」定期航線開通,象徵台日友誼與合作的里程碑,除可使日本地方與台灣的交流更加熱絡外,並可帶動雙方觀光產業之發展。
東國原知事乙行於拜會蕭副總統時特別強調台日青少年交流的重要性,並希望直航便捷化後,雙方人民的相互理解與經濟產業各方面的交流均得以加強。

※新聞文化司葉副司長非比報告:

一、請問外交部是否通令外館今後公文書寫不要提到台灣,並且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或大陸,同時將外賓「訪台」字眼改為「訪華」?(三立電視謝莉雯小姐)
答:並非如此。本部於上星期通電外館,內容僅有2點,首先,提及對岸時宜稱「中國大陸」或「大陸」,在辦理外賓邀訪時,宜使用我正式國號中華民國,稱「訪問中華民國」或「訪華」,但並無硬性規定不得使用台灣。關於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一節,歐部長於2日記者會中曾說明,在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基調上,我方為中華民國,稱呼對岸為中國大陸,這樣的方式對方也可接受,這是目前較為適當的稱呼。

二、如果未來邀訪案在公文書寫上一律稱訪華,是否會有去台灣化的疑慮?(民視黃睿穎先生)
答:正如我先前提及,並沒有去台灣化的問題存在,訪華即為訪問中華民國的簡稱,中華民國為我正式國號,本部主要提醒外館可視情況權宜使用,並無硬性規定不可用其他方式表述,基於外賓來台為正式場合,故使用正式國號較為適宜。

三、外交部除於上星期通令外館外,在部內公文作業及外交部網站上是否將統一適用給外館的指示原則?(台視林益如小姐)
答:給外館的指示主要配合既定的政策基調,目前於本部網路中文版使用「中華民國」外交部,較能區隔與對岸的名稱,在英文版面部分,則使用Republic of China (Taiwan),以避免混淆及誤解。與友邦的正式往來以正式國號互稱,而在一些可能發生名稱混淆的場合,也會加註台灣。

四、請問「訪華」英文如何翻譯?(Taipei Times許維恕小姐)
答:「華」表示中華民國,所以是to visit the Republic of China

五、請問名稱改變的決定是否經過馬總統及劉院長的同意?立委批評馬上就改,是否會給外界印象新政府不拼經濟,只是光在名稱及外交上作文章,請問外交部有何評論?(鳳凰衛視顏嘉璐小姐)
答:這樣的處理主要是配合既定的政策基調,並無「去台灣化」的問題,外交部的職責是捍衛國家主權及自主性,並提升國家地位。在正式場合使用正式國號是自然不過的事,為在某些名稱可能混淆的對外場合,可使用加註的方式。

五、之前護照加註台灣議題曾引起民眾媒體熱烈討論,請問這部分是否會受到外交部目前政策影響而有所改變?(TVBS張介凡小姐)
答:目前沒有改變的跡象。護照是國人的旅行文件,主要希望在國際間能有清楚的識別。

點名外交部! 馬要求禁稱對岸「中國」
馬英九總統昨天(2011/02/07)在內閣新春茶會中,要求府院團隊將來談到兩岸關係時,對對岸應該稱呼「大陸」或「中國大陸」,不能單獨稱「中國」,避免敏感的兩國或台獨的爭議;還特別點名外交部,說以前常犯,以後不准再犯。今天外交部開記者會,果然謹慎,言必稱「中國大陸」。

free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