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 Taiwan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談台灣認同

前幾天一位畢業多年的研究生來家裡閒話家常,他是在某大企業工作,談到了公司的種種概況,也聊到了台灣一般公司的企業文化,當然談到這些都是由於最近的景氣低迷,在一片企業主的哀號聲,勞工階級的無薪假,可能導致了諸多學子的輟學、畢業生的失業、以及種種令人覺得岌岌可危的台灣整體環境。

台灣的企業為什麼沒有永續發展的概念,總是做一些急就章的工作,明明是例行、常常發生的事,然而卻是以臨時性、應付的心態在處理事務,就連在學校服務,也常可發現做的事情,還是在及時、即時,總是缺了那一點持續、永續的發展理念。

要探究原因,尤其是企業主為什麼鮮少有永續經營的理念,其實哪一家公司,不想成為百年公司,可是為何台灣的企業主,沒能以發展百年公司的氣度、心胸、遠見來發展公司的前景與制度,以為百年大計,箇中原因個人認為,因為國家的不穩定。

台灣一直是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台灣的地位未定、台灣人民的思想分歧、台灣國家立場的模糊、台灣主體意識的不明確、此等種種的現象與事實,都使得台灣的整體環境呈現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那麼企業主怎麼能夠放心的發展百年大計,諸多企業能有三、五年的長期發展計畫都算不錯的了。

再說到國家,我們的國家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老實說,這是笑掉全世界人大牙的事,在台灣我們用的是「中華民國」,在國際上,我們喜歡叫自己「台灣」,不得已的時候,別人會叫我們「中華台北」,我們也默默的接受、甚至教育我們的子弟是「中華」,這種令人錯亂的國名,當然造成了台灣這個國家的不穩定。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推動全面的「台灣正名」活動,「中華郵政」改為「台灣郵政」,「中國造船公司」改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中國石油公司」改為「台灣中油公司」,唯獨「中國鋼鐵公司」僅是簡稱式的改為「中鋼公司」,唉!如果我們對「國家認同」這件事情,有全民共識的話,殊不知連孔夫子都說;「觚不觚,觚哉!觚哉!…必也正名乎」,如果我們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是「台灣」,那麼以台灣為名,還有什麼奇怪,哪需要正名,只是問題就在這個國家認同,到底我們的國家是什麼名字?

我們的「國家」認同,在台灣竟然有不同的答案,其實,「台灣」絕對是現在的「中華民國」的代名詞,也是我們台灣人民,應該是有絕對多數的認同,如果認同「台灣」這個名字,就應該知道,所謂「國之不存,何以為家?」 的道理,那麼有什麼理由還在堅守「中華民國」,或者是鴕鳥式的「中華」,烏龜式的「中鋼」,殊不知國家利益遠遠超過任何的商業利益,有什麼理由,不能以國家為重的正名,堂堂皇皇、正正當當的向國際宣示?

唯有安定的國家,全民認同一致的國家,才能讓企業主在這塊土地上發展永續的企業,如果我們認為「台灣」為自己的國家,當然會以台灣為根據地,發展各自企業的百年公司。曾聽聞一位朋友提到,他們公司電腦主機系統安置在中國,建置其企業內部網路,這就令人匪夷所思,哪有一個本國公司將自己的根據地設置在外國,而這個外國甚至是本國國家的一個假想敵國家,這是讓對認同台灣的自己,所無法理解的事。

在此呼籲台灣人民、台灣的勞工、台灣的企業主,沒有國,哪有家?請問大家,我們的國家在哪裡?希望全民能夠認同,知道我們的國家在「台灣」,雖然她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既然我們認同「台灣」是我們的國家,當然要以「台灣」為國名,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以台灣為名的企業,以台灣為名的商品,以台灣為出發點的文化、思想、國家立場,是我們所要建構的「台灣」國家。

天佑台灣!

01/13/2009

談台灣為「移民國家」

我國──台灣的國格、國際關係牽涉太多的歷史因素,國人確認的是台灣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是也有台灣地位未定論,尤其野蠻霸權中國的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甚至也有言台灣是美國的第51州,到底我國──台灣是怎樣的國家,未來該如何確立國家立場,以及建構我國──台灣的立國思想,撇開這些政治議題之外,個人認為應該界定我國──台灣是一個「移民國家」。

對於我國──台灣的各種論述,乃至國際強權──美國、霸權──中國、歐洲、日本各國的環視與關注,我國──台灣如何走出一條國際康莊大道,需要我國──台灣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與共同認知

抽屜理論,是抽屜裡的東西已經亂到不好整理時,最佳的策略就是全部倒出來重新整理。我國──台灣的國際地位,似乎也處於一個相當混沌的角色,國際上的困境與難處不言而喻,我國──台灣的人民能否有共同的意志,來捍衛我國──台灣的國際地位與國格,全然操之在我。

確立我國──台灣為「移民國家」的立國思想,是一條通往國際的道路,是消彌國內藍綠紛爭、統獨意識分歧的途徑,也是促進族群融合、文化薈聚,包容如外籍新娘、歸化台灣國籍外籍人士、乃至外籍勞工等新新住民的方式,也可能是因應少子化、國際化、世界村的趨勢。

如果我國──台灣能以「移民國家」為我國立國思想,猶如美國自稱為一個文化大熔爐,我國──台灣更是具有多元族群、多元語言與文化的大熔爐。如果我國──台灣的國民教育,能以「移民國家」的思維為出發點,將能建構我國──台灣歷史應有的脈絡,以建築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國──台灣地理的中心,發展生活在我國──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我國──台灣文化

希望我國──台灣政府能以「移民國家」的基礎,來發展我國──台灣,如何落實的推動,尤賴我國──台灣全體國民的共同探討

天佑台灣!

01/23/2010

談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最近在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連續看到李筱峰教授的系列文章,舉出了許多古文、古書中,對「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的歷史證據,很高興見到有李教授這樣的文章,以及苦心蒐集歷史文件的付出與努力,以建立台灣人民對「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的認知,這的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李教授這樣的論述,當然是在駁斥中國一貫對台灣的歷史主張,「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辯證,以及對於國民黨馬主席嘗試要國民黨內部要去連結中國的反思,個人沒有能力提出如李教授如此博學多聞的論證,但是,要思考的是,在提出「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的論述,對於中國或在台灣追求「統派」的人士,是否也能找出如「談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證據或是歷史文件?

針對台灣現況,由於國民教育對國家認同模糊化的因素,使得台灣與中國糾葛不清,當在討論誰屬於誰、或不屬於誰,個人認為更要認真思考的是,台灣應該認定我國是個「移民國家」,眾所皆知,世界上的四大移民國家為美國、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大家所看到的「移民國家」特點不遑多論。

以台灣而言,絕大部分人民都認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但是從未認定我國是個「移民國家」,當我們在探討「統獨」問題、「藍綠」問題、族群問題、國家認同問題,甚至新興議題,如少子化、外籍新娘、外勞等,都應該深切思考確認我們國家是個「移民國家」。

從台灣地理為基礎範疇的歷史觀來看,每一個改朝換代的歷史轉戾,或是台灣這塊土地統治者的轉變、亦或是代表台灣的政府變遷,到現今台灣以「中華民國」為國號的國家,我國應該務實的以「移民國家」來看待台灣。

前文「談台灣文化」曾指出:我們應該建立的是「移民文化」的文化觀,凡是在地的、不同時期注入的、在台灣生根的都是「台灣文化」。同樣地,在談論「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的同時,個人認為更要界定我國──台灣是一個「移民國家」。

前文「談台灣歷史觀」也指出:在地的台灣住民有權利選擇我們自己的「本國歷史觀」。這也是未來,就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應有的論述基礎,當我們建立了「移民國家」的立國思想,誰屬於誰或不屬於誰,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台灣屬於在地的、移民到台灣、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所有住民。

期待我們社會大眾與全體國民,對我國、本國的認知就是──台灣,Taiwan is our country,China is just another country。對我國文化、本國文化的認知就是──台灣文化,Chinese culture is just a part of Taiwanese culture。

我國──台灣是個「移民國家」,凡是住在台灣、認同台灣,就是台灣國民、台灣之子。

天佑台灣!

01/18/2010

談台灣的代表性歌曲

會談到這個主題「台灣的代表性歌曲」,是因為參加學術會議的banquet晚宴中,依照慣例都會邀請各國出席代表,以國家為單位,上台表演可以代表自己國家文化特色的表演活動,一般都以歌唱方式,來呈現自己國家的特色文化。

去年(2008)在個人的慫恿鼓吹下,共有我們來自台灣的5個人,上台演唱了一首「高山青」,獲得了不錯的迴響,之所以選擇「高山青」的原因,因為「高山青」足以代表台灣、有阿里山主題、有輕快副歌,最重要的是每一位上台的人都會唱,也很適合在晚宴上做歌唱的文化交流,這樣一首能夠讓每個人朗朗上口的歌,就是我們的台灣民謠吧!

今年(2009)的晚宴,大家有點意興闌珊,都提早離席最後留下我與W君,大會主辦單位來邀請時,就沒有答應表演了,其實先前我們與會的幾個人一直在交換意見,希望尋找一首能夠代表台灣的歌曲,可是想了很多歌,卻是不見得能符合以下幾個要件:

  1. 每個人都能夠朗朗上口
  2. 能夠代表台灣的特色文化
  3. 輕快、能夠帶動現場氣氛

有關這個問題,或許讀者可以提供意見,讓我們或其他人有機會在這樣的晚宴場合,能夠展現出我們台灣人的活力,唱出我們的、屬於台灣的歌!

以下就記錄當時討論的情形:

  1. 首先想到的是「在那遙遠的地方」,可是這首歌是中國民謠,根本算不上是代表台灣的歌曲。
  2. 再來就是救國團時代的歌曲,例如「當我們同在一起」,可是好像很多都是外國民謠改編。
  3. W君提到在附中,每個附中人都能夠唱出校歌,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是附中畢業的。
  4. 也有人提到「丟丟銅仔」、「天黑黑」,其實是不錯的選擇,可是也不見得每個人都記得歌詞,或是都能夠以台語唱這類的歌。
  5. 也有提到校園民歌,我們幾位都是相當年代的人,不過好像也難找到完全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民歌。
  6. 甚至也想到了「國旗歌」,不過太嚴肅了點,歌詞中也太不「台灣」了。
  7. 晚宴之後個人想到了一首,當兵的時候,大家都會唱的「英雄好漢在一班」,或許一群老男人都能夠唱吧!

其實本文所探討的什麼歌曲最能夠代表台灣,仔細想起來,還很不容易找到,難道我們的音樂教育,沒有孕育國民唱屬於我們自己國家的歌謠,這是個嚴肅值得深刻思考的面向,當我們在談建構「台灣的主體性」,如果沒能有我們的民謠、我們共同的歌曲、我們能夠共同朗朗上口的、代表台灣特色的歌曲,那是我們音樂界人士,也是我們全民應該共同面對與謀求改變的事實。

唱吧!唱出我們的歌!唱出台灣的歌!唱出我們的台灣民謠!大家給點意見吧!

07/11/2009

談台灣──國際人士眼中的台灣

每次出國開會就會有些關於台灣在國際上及國家面向上的思考與衝擊,也再一次確認自己在台灣事務上理念的堅持與確認方向的正確性。

這次會議期間碰到一位前東德人,當然現在是德國人,不過可以聽出他對東西德合併的抱怨,由我們外人也難以理解,倒是他對台灣與中國問題,出乎意料的相當了解,不等他說自己就提出幾點說明:
  1. 台灣與中國之於東、西德之間的關係截然不同,雖然都是民主與共產主義制度之差異,但是在土地、人口比例上有極大的差異。
  2. 我們台灣人民都認為是:state-to-state及 nation-to-nation的國家間的關係,但是,中國卻是時時以one China policy為中心,掐住台灣的國際發展空間。
  3. 台灣與中國之間仍有相當程度的交流,不論是學術上、經濟上,不過在經濟上的交流可能遠超過這位東德人的想像。
在與像這位東德人那麼了解台灣情形,或甚至碰到完全對台灣與中國毫無概念的外國人交談時,每一位臺灣國民都應該能清楚說出我們台灣的自我屬性及定位,這是非常重要的事,而且更應該是全民意志與意識是一致的。

另外,也聽到一為台灣的L朋友,與外國友人對談時提到:Taiwan is an independent country,國外友人回答:I think you are。當自己聽到這段對話,直呼感嘆,國際友人大都一致認為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然而各國政府機構卻不能正式的承認這樣的事實,對於只是台灣人民一份子的個人而言,自我identity的定位認知是相當重要,而代表台灣政府的總統、外交部等官方人士、單位,更應以實質的作為帶領台灣昂首闊步於國際社會。

又當將這件事與另一位台灣的W朋友談起,W的第一反應L是台獨的,其實我也是支持台獨,由於不知道W是否有同樣立場,也不想多argue,內心只是想,身為一位台灣國民,表達我們自己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是很正常的吧!這又讓自己思考了幾個問題:

  1. 台灣人民有一致的立場:「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嗎?
  2. 多數國際友人都有對我們立場的認知,難道我們自己還不能明確的表達:「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嗎?
  3. 當在會議中的這樣國際場合,我們代表的是個人,自然也是台灣社會的印象,更可能代表的是國家,台灣人民能有同樣的立場表達:「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嗎?
  4. 「主權獨立」的本質?意義?是我們自己說說而已嗎?國際間的認同,不僅是國際友人的認知,還需要國家的acknowledge!
  5. 身為現在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人民,能夠接受Taiwan, Province of China的說法嗎?

談到Taiwan的名字,大家聊到投稿學術論文時,國家名稱的寫法,有人寫Taiwan, R.O.C.,有時會被改為Taiwan, China,所以有人只寫上Taiwan,其實自己也是這樣的自我認同與自我表述,在現實的國際環境下,還是以Taiwan為我們的國家名稱是較實際、也比較符合身為台灣人民的期待,國家的identity問題是不容模糊的,什麼時候我們的國家能明確地、一致地、舒服地喊出我們自己的、真正獲得國際承認的國家名稱──台灣

天佑台灣!

07/11/2009

談台灣的分歧性

前一陣子,在一個場合,面前剛好有當日的國內四大報紙,一位朋友劈頭就指著其中一份報紙說:「這份報紙裡面都是假的新聞」,先是心頭一怔,因為這份報紙就是自己平常所看的,而且是所信任的報紙,一陣猶豫該不該回應這位朋友的話,因為免不了又要談上政治議題。

在短暫思索後,自己就回答了,這就是台灣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應該說是觀點不同,不能說都是假的,剛好這一份報紙,我才看得下去,而且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兩端分歧的觀點截然不同,而這具有兩端分歧觀點的人數又相當,這才是台灣內部矛盾的問題。

經過我這麼一說,這位朋友也回答,確實也是,這份報紙是目前閱報率最高的報紙,隨後我們就沒有在此話題再談下去。

後來,自己在反覆思考為什麼有「裡面的新聞都是假的」這種說法,確實這也反映了幾種現象與令人憂心的事。

第一,台灣的媒體,不論是平面、立體媒體,似乎都落入了二元化的偏頗論調。其次,個人認為在這種二元論下的衝擊,其實是相當危險的,照理說大部分的事,都只有一種公共所認知的共同道理,不禁令人思索與疑惑,難道我們社會的道理及道德標準,真的有兩套?再者,對於觀點不同,而稱之為「假的」,恐怕也是一種迷失,顯見台灣社會對於多元不同意見的包容性與理性探討的思維,仍舊亟待建立。

台灣的分歧性是社會矛盾的現象,也是種種社會亂象的根源所在,這種分歧性對台灣社會肯定有不良的影響,要如何消彌這種分歧性,或許要想一下,什麼是我們的共同性

06/16/2009

談台灣人的迷信

“God bless America”,這句話大家都很常聽到,幾乎是每一位美國人在各種場合結尾都會說的一句話,包括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說等,一定都會在結束演講前,說上這一句,而且幾乎已經成為傳統,民眾也習以為常。

在台灣如果任何一位總統,以「媽祖保佑台灣」、「佛祖保佑台灣」、或「菩薩保佑台灣」來當做演講結束前的歇後語,恐怕會被抨擊認為是迷信、不得體。請大家思考的是,媽祖、佛祖、菩薩不就是God的嗎?只是中西文化不同,所衍生的詞彙不同,所以如果說「阿拉保佑台灣」其實也是一個值得國人接納的、一種深深的祝福。

長期以來,在台灣可以看到一些不公允的現象,國語(北京話)優於台語(閩南話、河洛話),西方的優於本土的,基督信仰文明於本土傳統信仰,在此需澄清,本文無意於讚揚、貶抑或偏頗於任意的語言、文化或宗教信仰,反而,本文要說的是「萬物平等」的概念,與尊重「平等」的概念。

再來說國台語的語言差異,譬如「他X的」就稱之為國罵,「X你X」就稱之為三字經,長久以來,講得字正腔圓的國語,其實是北京話,就是知識份子,當有台灣國語的腔調,就是市井小民、低俗的象徵,這種形象時而出現,連廣告都是這樣操作的,其實有許多人在不自覺中,也都透過戲謔中,講一下台灣國語的調侃,事實上這些都是語言不平等的迷失,甚至是一種迷信。

以往社會大眾都認為,外來的舶來品較佳,進口的商品較好,名牌不就是另一種迷信嗎?迷失於相信外來的好,要請大家思考的是,為何會有這種迷失現象,固然是長期的經驗累積,更需要的是大家共同來扭轉台灣製造的優良形象,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對於是好東西當然就是好,絕對不是一昧的以外來的就是好,這就是迷信了。

台灣人是迷信的嗎?恐怕癥結的問題在缺乏「萬物平等」的理念,其實菩薩、上帝是平等的,講國語及講台語的人是平等的,Made in Taiwan或外國製的產品是平等的,品質優劣是其他的思考,要知道人是平等的,語言是平等的,物品是平等的,萬物皆為平等的理念,才是打破迷信的不二法們。

04/24/2009

free cou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