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台灣人民之自我認同:我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
這個問題若向在台灣的人做問卷調查,恐怕有很多的爭議,確實有很多人都有認同之錯亂感,對於一個國家的國民,卻不知道如何認識自己,甚至需要藉由外國人來告訴我們,有時還覺得真的很可悲。 (談台灣國號)
我們的各級教育都在教導認同自己是道地的中國人,所以我們讀「中國歷史」係以「本國歷史」的角度來看,所謂炎黃子孫,從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乃至中華民國一脈相傳,這樣的教育怎麼可能有「台灣主體性」之認知,這得要從我們的歷史課程教育上作認知上的分野,首要要務在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本國歷史的各級教育規劃,將中原思想的「中國歷史」劃歸為「外國歷史」 。 (談台灣歷史觀)
中國一個陌生卻又好像非常熟悉的國度,所謂35省13個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這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曾經讀過的中國地理,長江、黃河流域的發源地以及流經省份,各個橫跨南北、東西的鐵路幹線也是當時幾乎必考的地理範疇,同樣的過去地理課程,一直以「中國地理」當作「本國地理」來讀,這樣的教育觀點塑造的當然是大中國的「中國人」,要說長江、黃河,何不多想想就在我們身邊的淡水河、高屏溪,說長白山、五嶽,何不多想想玉山、阿里山,本土化是需要我們由「台灣主體性」為出發點。因此,台灣各級教育之地理課程,「本國地理」只應涵蓋台澎金馬,中國大陸地理應歸納為「外國地理」。
幾乎每個人對唐詩三百首都不陌生,或多或少也都能朗朗上口,三字經管它懂不懂總要背上幾段,中華文字之美沒有人可否認,漢人文化或說是華人文化對台灣的影響也是相當深遠。兩年前祖母過世,在祭文上都要追溯到祖籍,墓碑上也要寫上祖籍之縣治,這種慎終追遠的情操,確實「華人文化」的一部份,不僅不必否認但也不必過度宣染是「中國文化」,這畢竟是文化傳承的一部份。我們思想上的塑造,「華人文化」的潛移默化之影響絕對是存在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塑造現在的、我們的、本土的、台灣的「台灣文化」之傳承。其實談本土化、談台灣化首要從各種傳媒文字用語的表徵開始,多以「台灣文化」、「華人文化」取代「中國文化」。 (談台灣文化)
不論是國文、史地從小學教育開始我們無不是被教育成中國人,大多數人都沒機會去思考這個問題,甚至沒有懷疑自己是不是國際上大家認知的「中國人」,根本沒有所謂「懷疑」的問題存在,因為所處的環境大家都說「我是中國人」,那首「龍的傳人」,真的深深打動多數人的心,「梅花」、「中華民國頌」,每每唱來都是慷慨激昂,義憤填胸,真的讓很多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對自己有幸生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要讓生活在台澎金馬的現在的「中華民國」人們有「台灣主體性」的覺知,我們目前需要的是歌詠玉山、阿里山的「中華民國頌」,更要能有歌詠淡水河、濁水溪的「台灣頌」,政府及民間應該要思考如何鼓勵愛國歌曲之創作,不要只有是台語的「台灣頌」、「玉山頌」,因為需要脫胎換骨的、要「洗腦」的是一群講「國語」的各年齡層的人,希望不久的將來,能有媲美「龍的傳人」的「台灣傳人」,才能真正展現現今的「台灣文化」。 (談台灣的代表性歌曲)
在國外留學時,“Where are you from?”這是外籍學生聚會,最常用的一句開場白,”I am from Republic of China.”,這是在出國前教育部舉辦的留學生座談會學到的標準答案,也是被教育出來的認知,可是只有極少數的外國人真正了解所謂的R.O.C.,總要花一番口舌辯駁正名,R.O.C.與P.R.C.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國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擾,我修正為”I am from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老外終於可以了解我是來自那個MIT的國家,不過不少人都會直接說,”So, you are Taiwanese.”,當時我又得正名,”I am Chinese.”,雖然我知道我確實是台灣人,可是這個概念就好像是福建人、浙江人、山東人同等級,對老外來說,我應該宣稱自己是「中國人」,於是乎,我一再強調”I am from Taiwan, but I am a Chinese.”,這又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育上、習慣上在無形中被塑造成「我是中國人」的意識。數年前,在更換身分證時,發現「籍貫」欄一律換成「出生地」,這才是真正的突破,「籍貫」可以說是毒害了生活在台灣的人民,混淆了生於斯、長於斯、認同於斯的認知問題,我想這是一個進步,也是「台灣主體化」應該走的方向,我們應該再進一步思考為什麼不能將金門縣、馬祖縣劃入台灣省,或者真正「廢省」,完全廢除台灣省、福建省,不要讓「省」出現在任何場合,如行政區域、住址、哪裡人、籍貫、新聞報導、氣象播報等。
幾年前看過一份教育部轉來外交部對出國參加國際性會議時,建議使用國號的優先次序,包括:Republic of China、R.O.C.、R.O.C., Taiwan、Taiwan、Chinese Taipei等等,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沒有其他國家需要對他們自己的人民,教導人民如何告訴別人自己是什麼國家,而且差異還滿大的。國家的名字應該就像一個人的名字,有全名、暱稱、小名、綽號,大概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名字被叫錯,而且是被故意的叫錯,或者是大家都用正式的全名稱呼別人時,卻以你的小名或綽號稱呼你,甚至還冠上像是你的,而其實不是你的姓或是你的名字。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在國際上讓大家認同的名字,那就是「TAIWAN」,不論政府或民間都有必要將各種用語、名稱「台灣」化。 (談「台灣」與「中華台北」)
還有一個陷阱,其實還有很多,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年代,今年是中華民國92年或民國92年,這種年代的稱呼,很難去落實「台灣主體」意識,政府應考慮未來完全以西元年代來稱呼,扭轉人們數十年來所被潛移默化的「中國化」而不自覺,民間也應一起呼應以西元年代取代民國年代。
要談到我們每個人對自己是什麼人的「個人認知」,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台澎金馬的人們,對我們自己的「共同認知」才重要,這些認知有在文化面的認知、國家面的認知,同時也有外國人對我們的認知,都需要由國人「教育」上著手。(談台灣人民的自覺)
- 在文化面上的認知,希望能朝向我們只是使用華文的「台灣人」,不要再教育我們的年輕一代,稱謂自己是「中國人」;在各種生活、風俗、習慣、語言、音樂等等,就只有「台灣文化」沒有「中國文化」。
- 在國家面的認知,承如李登輝先生所說,我們只是借用目前的「中華民國」國號的「台灣人」,未來的國號、國旗、國歌、國花一定要能真正代表台灣,完全摒除「大中國的台灣人」的意識,以「台灣的台灣人」加強國人對「台灣主體性」覺知的教育。
- 在國際上,希望能以「TAIWAN」取代「R.O.C.」或其他林林種種不具國家代表性的名稱來努力。
09/08/2003
附註:
本文係於2003年撰寫,竟然這些現象迄今2010年,似乎尚無特別的改變。
天佑台灣!
07/01/2010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