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ing Taiwan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談台灣的國旗

本週陳雲林訪台,在政府單位主導下的一片肅殺氣氛中,可以說是全面封殺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而竟然讓中國的五星旗,在同時間卻能夠在台灣的土地上飄揚,這絕對是台灣的亂象,根源何在?

有人質疑在陳雲林訪台時,某些人士搬出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是居心叵測、在作秀,這樣的攻訐,個人不以為然。

首先在國內,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是否能真正代表現在的台灣是具爭論的議題,所以平時在國內有種種關於國旗爭議性的事件,例如某些人士的公職人員就職時,有不願意面對之的現象與爭議,此時爭的是希望有一面屬於台灣主體性的國旗。

其次,以台灣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而言,某些人士雖然百般的不願意,但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目前仍然代表著台灣、現在的中華民國的象徵,在國際上當然要據理力爭,要讓我們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和其他國家的國旗有同等的地位,當林義傑贏得極地馬拉松賽冠軍,披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接受國際人士的慶賀歡呼,代表著就是我們國家的榮耀,這也是諸多如林義傑等人,為著能讓我們的國旗於國際上曝光的努力,而能夠贏得國人的喝采與尊敬之主要原因。

反觀也有某些人士,在國內豎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大張旗鼓的張揚呵護,在碰到對岸的中國,卻又收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這是完全無法令人苟同的事。

國人必須要有的認知,中國與台灣是國與國的對等關係,必須界定是國際關係,這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看法與認知。又維護國格是沒有妥協的,當中國一再以霸權威嚇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是台灣人民無法接受的,台灣人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未來,目前的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當然我們在國際上要捍衛我們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政府宣稱陳雲林訪台主要在討論經貿議題,固然是全民利益之一環,國格卻是不容以任何理由所撼動,這是普世皆然的道理,政府竟然大言不慚的宣稱與中國達成協議,更需國人關心的是國格是否受到傷害?的確民進黨執政時期,也在推動兩岸三通事宜,不同的是在堅守我國國格前題下的協商,如同對岸的中國自有其一個中國的堅持,我們以身為目前中華民國的人民,也自然要有我們的堅持,這也是絕大多數現今台灣人民的心聲。

由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可以體驗出現今台灣的亂象,要請台灣人民思考的是:

1. 某些人士反對這面國旗的理由、以及又能支持這面國旗的理由?
2. 某些人士擁護這面國旗的理由、又不能在與中國對話中,堅持地擁護這面國旗的理由?
3.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更是代表著國格,台灣人民當然要維護我們的國格,捍衛我們現在所共同認知的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
4. 國格是無價的、不能以金錢經貿等來衡量,國格是無可妥協的,如果我們不能維護自己的國格,還有誰能?誰會在意我們的國格?

談台灣主體性

本週不是平安週,原因是中國海協會陳雲林來訪,掀起了國內一陣波濤洶湧的反對聲浪,也暴露了台灣的窘境,對於主權獨立國家立場下人民的不安,從眾多各家媒體的報導,更顯現台灣民眾思想、立場的分歧性,而這分歧性實際上是起源於台灣人民對於自己的主體性認知差異。

台灣的主體性大家都說以台灣為中心當出發點,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唯有台灣人有權利決定台灣的未來,那麼以一個國家的主體性來說,我們需要明確界定我們的本國歷史與本國地理的範疇。

對台灣民眾而言,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知本國是涵蓋台澎金馬的現在的中華民國,或是國際上大家所認知的台灣,那麼本國歷史、地理當然是以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軌跡為主軸線,來建構本國的國民教育。但是,翻開國內的各級學校教育的教科書卻不是如此,這是隱憂,沒有一個國家在教導自己的國民,無不以自己的領土為中心,演繹自己的國家論述,呼籲全面檢討我國各級教育有關本國史地的教育中心立場,務必以現在的「台灣」作為論述的中心。

以台灣主體性而言,某種程度來說,台灣猶如美國、澳洲等也是個移民性國家,台灣包含了原住民、中國移民,歷經數百年的近代發展,塑造了現在的台灣,不可否認,中國文化主導了台灣文化,然而重要的觀點是,中國文化匯入了台灣這塊土地,形成了現在的台灣文化,更甚者,最精華、正統的中國文化在台灣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也形成了台灣文化的特殊性,台灣文化更不只有中國文化,還有原住民文化、荷蘭人、日本人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也還有外籍新娘帶進來的東南亞各國文化,台灣人民要學習的是「文化平等」的理念,唯有尊重各種文化的發展,才是台灣人之福。

眾所皆知,在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他們會自稱是華人,是新加坡人,但是如果問到他們是哪一國人,當然是新加坡人,就像美國人會提到歐裔、亞裔、非裔等,但是通通是美國人,這些都是建構在本國主體性,主體意識架構下的邏輯思維,同時也不否認祖先的根源,更是尊重不同的多元文化的發展。

我們的台灣,現在的中華民國,我們的主體性在哪哩,需要我們全民的思考。

談台灣人的未來

台灣的未來似乎沒有人敢想像,因為這是個遙遠不可及的夢想,大多數的人都還在維持現狀的思維下,那麼如何談到台灣的未來。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於未來一定有其願景與目標,否則如何能造就這個企業的成長,那麼我們台灣人的願景與目標呢?

以個人的希望來談台灣人的未來,希望我們能夠台灣獨立,這是台獨思想嗎?是的,只有明確的目標,才能走向我們想要的未來。

那麼如何順利的走向我們想要的未來,全民的共識,如何得到呢?塑造我們共同的理想,如何得到共同的理想呢?要有一致的信念,那信念哪裡來呢?對我們自己的認同,什麼是認同?在於對自己的稱呼,我是台灣人。

談未來是不夠的,要談的是台灣人的未來,台灣人要的未來是什麼?就從人類的基本需求看起吧,不外是食衣住行育樂,吃得飽、吃得好,穿得暖、穿得舒適,住得安穩、自在,行得安全、無懼,人人健康、無憂,大家覺得幸福快樂,說起來,好像我們都有了,那麼我們缺的是什麼?尊嚴吧!

乞丐也可以吃得飽,容得下自尊嗎?穿著Made in China也可以穿得暖,然而自在嗎?住在有飛彈威脅的屋簷下能夠睡得著覺,但是安穩嗎?悠遊於世界各國能通行無阻,但能夠有尊嚴嗎?在良好的健康醫療體系下有保障,但沒有世界衛生組織的通報系統能夠無憂嗎?大家都說是好幸福、好快樂,但是誰能說我們現在的國家體制能給我們什麼國家保障嗎?

如果我們沒有思想、沒有思考,不考慮尊嚴、平等,不需要無憂、無懼,那麼未來也不是那麼重要,特別是台灣的未來也無關緊要了,個人沒有權利要大家跟自己想著一樣的未來,不過我們的未來卻會是一樣的。

I have no right to request everyone having the same future dream as I have; however, we will definitely share with the same future.

談台灣的阿扁

昨天在車上開啟收音機聽新聞廣播,得知阿扁承認有海外帳戶,頓時彷如晴天霹靂,在這低迷的政治氛圍下,對代表著台灣希望的綠營而言,不啻是一個深水炸彈,已經嚴重威脅到台灣這艘潛水艇,不曉得會有怎樣的衝擊。

今早在吃早餐時邊看電視新聞,某新聞台以各國卸任元首因貪污受起訴案件為主軸,做一系列的報導,想當然也是此事件的延伸。其實近日以來,各大媒體無不韃伐阿扁,各方人士也無不譴責阿扁的不是,自己對於阿扁事件,也是感觸良多,難道台灣人民、台灣社會、乃至於台灣這個國家,就是這樣嗎?僅能這樣嗎?

思考整個事件,個人之不滿與情緒之低落,乃在於阿扁執政8年,絕對代表著擁有台灣主體意識的化身,清廉、有理想、有抱負、為台灣的前途、未來,肯犧牲、肯付出,堅持台灣的夢想,擁護我們台灣人的尊嚴與政治立場,為著是有朝一日,建立我們民有、民治、民享的自由民主機制的獨立國家──台灣,人民安和樂利,免於困頓、恐慌,生活在美麗山川的寶島,然而這個化身卻讓我們失望了。

不可諱言,代表著這股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當然就是這個台灣的阿扁,一個leader,一個可以引領台灣走向康莊大道,可以免於走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只期待未來的政治代表性人物,能以國家社會的全民利益為依歸,今日這個新聞的標題註解,「絕對權利,絕對腐敗」,這是可以讓全民思考的,該做的是,最高的道德標準是無可妥協的,而且要一以貫之。

始終如一、原則一致、立場守中、允厥執中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恐怕需要的是去實踐,從阿扁事件來說,既已經發生了,那我們能做什麼:

1. 政府部門應該積極推動陽光法案,以制度面來遏止阻絕來導正。
2. 政治人物的潔身自愛、自律。
3. 全民能有一致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要求每一位政治人物。
4. 傳媒能秉持公正、公義,就事論事。

台灣的社會需要中流砥柱的力量,這個柱子愈多,集合起來才愈有力量,你我都是一介平民,都可以扮演一根柱子的角色,最好的策略,就是由自己做起,推己及人,這才是永續台灣之道,甚幸,天佑台灣。

談台灣品牌

Made in Taiwan (MIT)在過去或許是便宜、次級商品之代名詞,在國人及各企業的努力經營下,MIT已經有了蛻變,成為市場上耐用、好品質的形象,固然未來還有很大的努力與改善空間,但是MIT可以說逐漸成為全民的驕傲。

台灣品牌是什麼,當然就商品來說,大家耳熟能詳的如ACER、ASUS、Giant、BenQ等國際知名的廠牌,也有如黑松汽水、台灣啤酒、長壽香煙等國內享有盛名的廠商,自有品牌除了可觀的商業利益,自然不在話下,而又能成為代表台灣的品牌,而能讓國人引以為傲的品牌,其象徵的意義不僅止於商機,而是國家形象、國人的自尊與自信。

創造品牌大家都知道不是一朝一夕就一蹴可成,需要長時間的經營,有計畫的培育,以及創造出具有真正品牌價值的產品,不管是政府機構或民間企業,也無不以推動自創品牌、行銷全國、甚至全球為目標。

當我們在國外旅遊觀光,能在當地看到台灣的品牌,揚立於高樓的看板,或是小小的標語廣告,都是相當振奮人心的事,同時在與老外閒談,能指出某某品牌是來自台灣的那種驕傲,更是肯定國人的成就與建立台灣人民自信與自尊的無形國家資產。

MIT是我們的國家品牌,需要我們全民的共同擁護,從政府部門的政策推動、企業單位的努力經營外,更需要全體國民的支持購買,MIT是我們的驕傲、MIT是代表我們國家的象徵與商標,請全體國民愛用MIT、珍惜MIT、創造MIT,我們以MIT為榮,也是台灣人的驕傲。

談台灣人的驕傲

王建民可能是近來最讓台灣民眾引以為傲、與有榮焉的代表性人物,他在球場的風采與表現,不僅風靡了紐約球迷,也炒出了台灣對美國職棒的風潮,王建民的旋風與個人成就被譽為「台灣之光」,確實也不為過。

什麼是台灣人的驕傲?為什麼需要台灣人的驕傲?如何創造台灣人的驕傲?還有其他人物、事情可以感動台灣人嗎?在運動場上傑出的表現,諸如王建民等,實在也有很多。那除了在運動上的表現呢?其實,在各個領域都可以讓台灣人覺得驕傲,重要的是在,傑出、第一、唯一、特殊,除此之外,還要能夠令全體人民感動,那什麼可以令人感動,愛國、愛鄉的行動,所謂精神感召,也就是行動中背後的精神能夠激起人民的共鳴。

像台北101大樓、玉山、綠島的海底溫泉等等,也是能夠讓台灣人民感到驕傲的地標、地形、地物,因為這些代表的都是台灣所擁有的在地的、本土的、固有的資產。同時要讓人民能有此驕傲的感覺是對這個資產的認同。

我們要去發掘更多讓我們能夠共同覺得驕傲的人、事、地、物,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我們都能夠驕傲的展示我們的驕傲。為什麼我們需要台灣人共同的驕傲?要建立台灣人民的自信心,鼓舞台灣人民與激勵人心,能夠激發人民的奮發向上,發揚對國家的榮譽感,展現愛國的情操與認同台灣的意識。

如何去達成呢?創造正面向的世界第一,培育各方面的頂尖優秀人才,因為能夠讓我們覺得驕傲的特點是:第一、傑出、正面、能鼓舞人心、士氣,愛台灣、愛國家,對台灣有貢獻。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在凝聚我們的共識、共榮。

談台灣的城鄉差距

來到屏東一住已經邁入第18年,對於在台北長大、又在美國讀書待了5年,屏東已經是第二故鄉,甚至我們家老二也是在屏東出生,兩個小孩也可算是在屏東土生土長,自然對屏東也有一番感情。

屏東人常說「站尾包衰」,有時候覺得怎麼會這麼說,豈不是自暴自棄,然而探究為何有這麼個說法,自有其道理。也有人說屏東是化外之地,被菲律賓200海哩經濟海域一劃,把屏東都變成菲律賓了。在南二高還未開通通車之前,由屏東不管到高雄、台南或北上,總是得繞道經高雄接一高,及至南二高與橫向快速道路通車,總算讓屏東覺得有點建設與生機。

在說到屏東人的「厭氣」,鐵路電氣化僅止於高雄,高速鐵路也未達屏東,盼著高雄捷運能像台北捷運貫穿台北縣市,能延伸連貫到屏東,不過一切的期盼屏東人都落空了。

過去屏東高中蘊育了許多優秀的屏東子弟,考取如台大等名校不在少數,如今卻看到多少優秀學子一窩蜂跨過高屏溪到高雄市就讀,看到如屏東市等偏遠城市的每年國中基測入學錄取成績「直直落」,就可看出城鄉差距造成之效應與影響。再以各城市都有的大賣場,屏東也是到七、八年前才有大型賣場的落腳,無怪乎屏東人對自己的冷嘲熱諷。

談了這麼多,其實顯現的根源問題是城鄉差距,當自己來到屏東任教,昔日同窗好友都直言,怎麼跑到這「鳥不生蛋,雞不拉屎」的窮鄉僻壤,固然朋友們來到屏東都欣賞這裡的陽光、沙灘及純樸悠閒的生活空間,自己也對屏東這個第二故鄉有著濃厚的鄉土情懷,但是在台灣諸如屏東縣這個遠離北部、遠離大都會,卻存在著極大的城鄉差距,同樣與諸多其他縣市有著相同的問題與窘境。

「台北觀點」其實是台灣潛在的嚴重問題,就像寒流來襲,可以見到幾乎全部新聞媒體,總以北部觀點看台灣,似乎全台灣都是冷颼颼,全民都需要披上大棉襖似的,殊不知屏東可能仍是風和日麗有著溫暖的陽光。又當南部地區受到「風颱尾」的暴雨侵襲,飽受風災雨水之苦,我們的傳媒又似乎只注意到北部的紫外線。談到這些其實都是一種城鄉差距的種種現象之一,對於政府單位不知是否能體會、觀察到如屏東諸多縣市的無奈與期待。

以屏東縣而言,人口數量近幾十年來大抵持平,近來反而更呈現負成長,屏東縣或許也是外籍新娘最多的縣市之一,屏東的農業、觀光產業及在地傳統產業等,在充斥著「台北觀點」的政府部會是否瞭解?

個人如果沒有住在屏東,可能還是如同多數人存在著盲目的「台北觀點」,甚至以台北看台灣、看世界,呼籲政府單位應該重視城鄉差距的問題,並且尋求如何縮短城鄉差距的解決之道,更重要的是全民觀念上與意識上的改變,可以做的是:政府各級單位,包括中央與地方縣市能將縮短城鄉差距主題,納入施政主軸之考慮。

請媒體多報導如屏東諸多遠離大都會縣市的題材,納入全國性各區域的平衡報導。對政策與策略的推動能較全面性的顧及,例如:交通建設的普及是可以縮小城鄉距離,但是偏遠縣市更需要各項基礎建設的配合,以免於交通便利之人口流失。

談台灣的「問題」

What’s the problem with Taiwan? 現在的台灣到底有什麼問題?因為目前台灣社會上,實在有太多的奇怪的現象,諸如有藍綠之分、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的差異、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內部爭議、縣長們的出國考察、特別費案件、踹一腳的健康檢查、以及如在大談「台灣優先」的同時,又見到的是「前進中國」,事實上,要談到這些混淆民心、扼剎人民思想矛盾的社會現象與國家亂象,不禁要問到底台灣的問題在哪裡?

台灣的問題根源在:「是非」、「道德」、「批判」。

「是非曲直」是公道自在人心,然而捫心自問審視我們的社會公道,是否真的能以「大是大非」來論斷,而不是以「藍綠」來斷是非,孰是孰非,其實不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真理公道應該是愈辯愈明,在此呼籲:請全民「以『理』理事」,也就是:以「道理」來處理事情。

「道德」是維繫國家社稷的根本,我們都知道「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的道理,然而曾幾何時我們的國之四維:禮義廉恥,是否只是口號。社會大眾是否還能記得:禮為「規規矩矩的態度」,義為「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當我們的社會道德標準,在規不規、矩不矩,把不正當的行為合理化,不能明明白白的辨別是非,又不能真正的覺醒於社會的亂象,這才是台灣的問題所在,在此呼籲:請全民再次記取「禮義廉恥」的「國之四維」來教育我們的未來主人翁。

「批判」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批判不是無矢放的,批判可以是提出:疑問(questioning)、批評(criticizing)、評論(comment)、判斷(judgment),進而提出解決方案(solution),要「批判」,需要「邏輯」推理、思考,對不疑處有疑,對每一件事情都能提出疑問、看法、評論、作判斷,這是一個民主社會每一位公民所需要的涵養。只有在過去的威權統治體制以及愚民教育框架下,才不鼓勵「批判」,在此呼籲:學校的老師、為人的父母,能教導我們的學生、小孩,訓練他們具有「邏輯思考」與「理性批判」的能力。

衷心希望台灣——我們的國家——全體國民明辨「是非」、堅持「道德」勇氣、勇於「理性批判」。天祐台灣!

談台灣歷史觀

一個國家的歷史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所創造的,國民所受的本國歷史教育,當然是以本國的國家立場來論述其歷史觀,本國歷史是這個國家的根源、源頭,也是這個國家人民的中心思想及其理念塑造的根本。

要看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定與本國地理息息相關,本國歷史當然是發生在本國地理的框框下所發生的人事時地物,這樣架構下的論述才是本國的歷史。

本文至此,都沒有說到中華民國、或台灣,因為這個「本國」目前在國內仍是個模糊、混淆的概念,中華民國是指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而台灣也是泛指台澎金馬的台灣,我們要談「本國歷史」,就應該以具有實質統治領土概念下的台灣,來探討我們的台灣歷史觀。

當我們在談本土化、在地化,其實這是個空洞的名詞,其實我們真正要改變的是我們的本國歷史教育的歷史觀。個人心目中的「本國歷史觀」,是以台灣地理位置為中心的出發點,那麼我們要看的本國歷史將是由台灣的史前文化開始,所有的在地的文化、事蹟、人文、地理、經濟、政治及社會的種種發展。

個人是西元60年代出生,是在「大中國歷史觀」教育下的產物,所謂中原思想的炎黃子孫、孔孟思想一脈相傳,從堯舜虞湯、文武周公、及至秦漢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國,殊不知這個歷史觀是架構在中國那塊土地的歷史觀,這個歷史觀:在地理上是由中國的領土,轉移到現在的台灣的領土。

如果我們一直認為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一邊一國」、「兩國論」也是絕大多數居住在台灣人民的共同主張,那麼我們的本國歷史觀:必需是以台灣地理為主軸,做為台灣歷史演義的中心。台灣的歷史應由在地的台灣史前文化開始,孕育了原住民文化,注入了泛中國之漢滿蒙回等民族文化,歷經荷蘭人統治、鄭成功、清國到日本統治期,乃至國民政府時期,到我們現在的自由民主制度時期,這些都是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不管未來歷史的演義如何,確定的是:在地的台灣住民有權利選擇我們自己的「本國歷史觀」,這也是繫於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論述的根本。

在此呼籲我們的政府、主管國民教育的教育部、以及全體各級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身繫對我們未來主人翁認同台灣成長歷程的塑造,建構屬於我們的「本國歷史觀」──「台灣歷史觀」──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

附註:本人不是歷史學家,或許本文所說的「歷史觀」是模糊的、不周全的,但是本人要表達的是:認同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就有必要建構屬於我們國家的「本國歷史觀」的論述,以及我國國民的本國歷史教育。

談台灣國號

台灣目前的國號是—中華民國,英文的名稱是Republic of China,這是我們的憲法、我們的教育,所有台灣的人民都能夠認知的事實。但是,我們也都認知一個事實,中華民國是只有在我們自己國內喊爽的、ROC是我們鴕鳥心態下的產物,Chinese Taipei是我們這個國際孤兒的名字,我們還是比較喜歡稱我們自己的國家—Taiwan。

多年前看過一份教育部轉來外交部對出國參加國際性會議時,建議使用國號的優先次序,包括:Republic of China、R.O.C.、R.O.C., Taiwan、Taiwan、Chinese Taipei等等,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沒有其他國家需要對他們自己的人民,教導人民如何告訴別人自己是什麼國家,而且名稱的差異還滿大的。

國家的名字應該就像一個人的名字,有全名、暱稱、小名、綽號,大概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名字被叫錯,而且是被故意的叫錯,或者是大家都用正式的全名互相稱呼別人時,卻以你的小名或綽號稱呼你,甚至還冠上像是你的,而其實不是你的姓或是你的名字,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在國際上讓大家認同的名字,而且是全體國民能夠認同的名字

要有一個全民認同、同時也是國際上普遍認同的名字,對目前的台灣—中華民國來說似乎是一件艱辛困難的事,然而我們的政府做了什麼事?我們的教育教了什麼國家意識?個人是看不出我們是否是在往這條道路上走?

當我們的棒球隊在我們自己的領土上出席國際賽事,我們的媒體、播報員還在鴕鳥式的、烏龜式的報導「中華台北」、「中華隊」,難道說出「台灣隊」、「台灣加油」是那麼困難的事嗎?雖然國際上的現實環境,我們不得不使用Chinese Taipei,我們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接受,不代表我們在自己國內的傳媒還要這麼烏龜式的使用這個我們根本都不喜歡的、又錯亂的隊名,同時我們也知道要說出「中華民國」隊的簡稱「中國隊」根本也不是我們要的「台灣隊」,竟然我們的傳媒就這樣鴕鳥式的改為「中華隊」,殊不知這樣對我們的國民在國家主權意識的教育有著多麼不良的影響。

在此要呼籲我們的傳媒,在國內的報導甚至於外文的報導,一律改以「台灣隊」、Taiwan Team,台灣國家代表隊、Taiwan National Team,也要呼籲我們的球迷,除了帶著象徵我們國家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也能準備「台灣隊加油」的標語。

「台灣」絕對是我們在國內自稱我們自己的國家,又能夠讓國際間認同與認識的國號的最大公約數,在憲改的迢迢道路上、在國際認同的遙遠道路上,我們可以做的是潛移默化我們的台灣國家意識,透過「台灣隊」、「台灣加油」,這是凝聚我們未來台灣國號認同意識的第一步。

我出席國際會議,我會以I am from Taiwan. I am Taiwanese.介紹自己,除了不希望被誤認為對岸的中國,更是要清楚表達我們的國家,在發表國際性學術論文我會以Taiwan為國名,顯現台灣的國家意識。在此也要呼籲全體國民在國際上任何場合,多多使用Taiwan。

我以「台灣」為榮,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我要為「台灣隊」加油,我感謝「台灣國家代表隊」的努力與帶給「台灣」的榮譽與驕傲。Taiwan. Go! Go! Go!

談台灣價值

要談台灣價值(Taiwan value),先來想想什麼是American value,個人很好奇的上網搜尋American value,赫然發現竟然有數千萬個相關網址,若再以American dream查詢同樣有數百萬個連結,大家猜猜看以Taiwan value或Taiwan dream搜尋的結果呢?竟然沒有一個直接的連結,當然以中文搜尋可以有很多元、很多樣,請大家一起來思考什麼是「台灣價值」?「台灣夢」?以及「台灣精神」?

若由台灣近代的統治者來看,從原住民時期、荷蘭人入主台灣、鄭成功在台灣、滿清建台灣省治、日本殖民地時期、日本放棄台灣及至國民黨政府管轄台灣、到現今中華民國體制下的民主制度台灣,台灣著實需要建構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台灣史觀,才能再反省、檢視我們的台灣價值、台灣夢及台灣精神。

美國建國也只是兩百多年,不也是論述了美國人自己的史觀,台灣要走向獨立建國,也要建構屬於我們自己的台灣史觀,這才是台灣主體的根本,也才是立論台灣文化的基礎,也才能推展台灣本土教育的發展,而才能更深層的來看我們的台灣價值。

台灣價值在於我們的多元文化內涵,無可否認台灣諸多文化主要承襲自中國,然而更重要的是這個文化已經轉化深根植入於台灣文化內涵的一部份,或許可以說一大部分,台灣價值之一是我們擁有多元文化特質,從原住民、先住民、新住民,不管哪一時期匯入於台灣的住民,我們都是匯入台灣史觀、注入台灣文化的一環,我們要說台灣的主權獨立與建國,就要從台灣史觀、台灣文化論述著手,這才是台灣的核心價值,唯有建構在台灣領土的真實面,才是台灣價值。

台灣價值不是一篇短文就可以論述,也不是由單純的人文、政治、經濟、風俗、習慣等等可以一窺究竟,台灣價值是多元的產物,可以是我們台灣的立國精神與基本國家立場,可以是人民追求的理想與目標,也可以是全體國民的台灣夢、台灣精神。

台灣價值要建立於台灣固有的傳統道德觀,忠孝仁義、四維八德不是八股,是我們固有的道德價值,誠實信用也不是落伍的封建思想,而是維繫台灣社會的磐石基礎,台灣價值在於我們所有多元、多重文化的正向論述。

台灣價值在於明明白白的是非曲直,在於每個人的擇善固執,在於堅持我們的理想,在於維護普世認同的正義,台灣價值在於我們的善良公益、理性民主及人情味,台灣價值在於人民的勤奮努力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台灣價值在於向前行、要拼才會贏、我的未來不是夢,台灣價值在於民主、自由、法治、平等,台灣價值在於民有、民治、民享,台灣價值在於我們的堅持於台灣價值。

台灣價值是什麼?台灣價值在你我的心中。

談台灣夢

MIT (Made in Taiwan)曾經是國際上大家揶揄的名詞,但是現在的MIT是台灣人的驕傲,當台灣之光王建民說出I am from Taiwan,這就是台灣人的驕傲,期許有這麼一天,我們全體國民都能夠齊心一致說出We are Taiwan,不僅是We are from Taiwan.

什麼是台灣人的夢想?什麼是我的台灣夢?

1. 台灣能是在國內全體國民認同,而且是國際上普遍受到承認的主權獨立國家。

2. 台灣能正式成為聯合國的一員。

3. 台灣能正式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員。

4. 台灣能以台灣名義參與任何世界性組織,並且享有應有的權利與克盡應盡的義務。

5. 台灣人能拿著台灣護照,獲得國際上的認同,得到國際間以台灣公民的對待。

6. 台灣能以台灣國家的名義參與任何國際賽事。

7. 台灣能如同任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參與任何一個國際組織,同時獲得國際上等同於任何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對待。

8. 台灣全體國民能夠認同自己是一個完全主權獨立國家,同時也能推動尋求國際上的身份認同。

9. 台灣全體國國民不僅能夠在國內的共同體認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也能在國際上共同捍衛我們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10. 台灣全體國民能夠堅守台灣主體性、捍衛台灣固有傳統道德及台灣價值,認同與發揚台灣文化

11. 台灣全體國民能堅守並捍衛我們的民主自由體制。

12. 台灣全體國民能如同任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公民昂首闊步行走於國際社會。

13. 台灣人民不僅能夠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展現共同的意志達成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14. 台灣人民能夠為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子子孫孫建構永續的家園


台灣人的夢想其實很多,相信很多人還有更多的、我們的、共同的夢想,如何達到這個夢想,只有靠我們自己,當我們告訴年輕人「我的未來不是夢」,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對於台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夢想,更應該鼓勵、散佈、激發、建立、推動、落實、追求這個大家的、共同的夢想。

談台灣的母語教學

台灣真是個最佳的多重語言與文化的環境,舉凡國語、閩南語(台語)、客家話、廣東話、原住民語,可真是包羅萬象,在這樣充滿多重語言的環境下,可惜的是長久以來一直以一語獨尊—國語—做為我們的語言教學。

在談母語教學,就是從我們使用的文字開始,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沒有其他文字,可以用不同的發音講出來,而且懂得的人都能夠聽得懂,然而不懂得的人,卻又完全摸不著頭緒,但是卻擁有相同的文字,就台灣目前普遍流傳的語言,以國語、台語及客語為例,以這三種語言來唸唐詩、三字經,甚至四書、五經都能夠順利地朗讀出來,值此之故,那麼所謂多重語言的塑造為何不能從文字為出發點,思考我們的語言教學。

再談母語(mother-tongue)是指在家裡媽媽說的話,如果母語教學能夠真正落實於家庭教育中的一環,那麼我們的母語教學為什麼要搬到學校的教室去教學呢?在學校可以是多重語言之文學教育,讓母語教學在每個家庭由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來教學,而學校界定在「語言教學」而不是「母語教學」的概念。

為什麼在家庭中的母語教學會日趨式微呢?這與一語獨尊的語言政策有極大的關係,又家長深怕自己的小孩跟不上學校的教育,如同家長一窩蜂提早讓小孩學習英語是一樣的現象,因此要改變的是政策:第一促進語言平等概念;第二於學校教育落實多重語言教學;第三於家庭教育中落實母語教學。如此一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個情境,台灣的小孩可以至少以三種語言背誦唐詩、朗讀三字經、熟唸弟子規,這樣的多重語言訓練是不是可以創造台灣多重語言的社會環境。

推崇「母語教學」是重要的,要落實在家庭教育及日常生活之中,學校是要推展「多重語言教學」,相信這樣的語言政策導向,更能創造台灣多重語言的獨有特色,並能欣賞「多重語言、單一文字」的文化特質

再觀察台灣社會的另一種語言現象,有諸多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俚語、歇後語、口頭禪等,請大家想想是否都集中在國語、台語,而鮮少有客語或原住民語,甚至連英語、日語都能融入台灣的社會,為何不能讓我們的社會創造更多、更豐富的多重語言環境?

相信很多人看過新加坡電影,片中常會發現新加坡人在一段話中,常夾雜著國、台、英、廣東、潮洲語,若沒有相當的各種語言基礎,還真難理解一般的語言溝通,當然不知新加坡這樣的環境如何形成的,但是多重語言環境似乎是確實存在的,確實也是多數人會講多種不同語言的。

其實台灣是有這樣的環境與條件,關鍵在於我們國家的語言教育政策,也在於我們人民對於各種語言平等概念思維的建立,也在於我們能夠從心底接受多重語言的薰陶,殊不見多少外國友人來台灣,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對國、台語、甚至客家話都能具有溝通的能力,這不就是多重語言環境下的最佳例證。

目前台灣社會也有很多的外籍新娘,也帶進了南洋語言與文化,如果能夠平等看待每一種語言,我們是否能夠更接納不同語言融入於台灣的社會,讓我們的小孩多學會一種語言,不論是越南語、印尼語、或泰語,這也是我們以台灣為中心向世界出發的一把鑰匙之一,期待我們的社會建立「語言平等」理念,我們的家庭教育能落實「母語教學」,我們的學校能推動「多重語言教育」,我們的政府能更寬廣的建構屬於我們台灣社會特有的語言政策。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談台灣政黨

台灣的政黨走向,在2008立委選舉之變革,原為打造兩黨政治生態,卻演變成一黨獨大的態勢,緊接著在2008總統選舉由國民黨勝出,從近日的各類新聞看來,例如:馬先生特別費案件之無罪定讞、中國大亨團訪台灣、台灣旅行業者關心中國觀光客等,屬於馬蕭政見之一環竟然在還沒上任前,已經未演先轟動,在各方人士的表態示意之下,不免令人憂心黨國不分的體制再現,尤其是特別費案件的終結,馬團隊又放出「特赦」風向球,這種尚未到位就已經行「君臨天下」的封建思想,在這民主時代簡直是不可思議。最令人擔憂的是,未來是否將以黨的思想運轉國家機器,牟取黨的利益而非國家利益。

自從2008立委選後,可以明顯發現不論是台聯或是親民黨之新聞已經幾乎消失了,證明立委選舉變革確實達成消滅小黨的生存空間,但是是否能夠促成兩黨政治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姑不論是哪一個政黨獨大,因為民進黨也有可能,這樣的制度對台灣政黨政治的發展恐是福禍難料。對於台灣政黨之發展期待,個人提出以下看法:

期許各政黨能以台灣主體為出發點,如果中國國民黨能改為台灣國民黨,能拋棄「一中」原則、終極「統一」論點,而能以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在國內以及國際上的一致行為表現,那麼個人也會支持台灣國民黨。就民進黨而言,能否持續推動落實台灣主權獨立建國的目標,其實是個人長久以來能無怨無悔支持民進黨的主要動機,如果民進黨不能堅守這個目標,不知道台灣還有哪一個政黨可以讓我們有這樣的期待與台灣人的夢想

期許執政的政黨能負起執政團隊的政治責任,以民進黨自2000年取得總統大位,再經2004年之續掌國家行政機器,不論理由為何,也許是行政經驗不足、缺乏行政人才、在野黨杯葛等,可以有千百個理由原因,但是執政責任是不容許推諉,執政黨必須要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而非政黨利益,要以全民利益為出發點非以私人利益,對於即將執政的國民黨也有同樣的期許。

期許在野的政黨能負起監督政府團隊的責任,同樣要以國家利益、全民利益為依歸來立論政策,全民都不樂見執政黨或在野黨為私黨、私人利益來論政、杯葛、反制、凍結預算、延宕法案,破壞國家行政機器的運轉。即將成為在野的民進黨更需要深刻體認,建立起擔任在野黨的典範,畢竟正常國家的發展是永續的,執政或在野是一時的,唯有以長遠的、永續的角度立論行政才能獲得人民的肯定。

對於台灣政黨發展個人有憂心、有期待,其實制度也是由人在執行,不管制度如何設計與運作,期待台灣各政黨能以台灣的國家發展為依歸,謀求全體台灣人民之最大利益與福祉,堅守台灣價值及台灣固有傳統道德,如果迷失了台灣價值、傳統道德,更遑論有正常的政黨政治發展。

free counters